媒体成电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中华儿女 | 赵冰:一片“冰”心在塔山
文:王晓刚 来源:社会媒体 时间:2020-06-03 5060

  【编者按】2020年6月初,由共青团中央主管、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主办的国家大型人物综合类期刊《中华儿女》第11期“战疫+扶贫@中国力量”栏目刊发了题为《赵冰:一片“冰”心在塔山》的人物通讯,详细报道了学校驻贵州岑巩塔山村第一书记赵冰的扶贫事迹。以下为报道全文:

image.png

image.png

  2016年3月,“90后”辅导员赵冰受电子科技大学选派,到贵州省岑巩县大有镇塔山村任第一书记。当时,塔山村贫困人口有199户757人,占全村人口的35.7%。到了年底,建档立卡贫困户有28户128人脱贫出列。

  2017年塔山村的茂隆村(片区)脱贫出列,2018年凉水井村(片区)脱贫出列。至此,村里只有少数贫困户尚未脱贫。

  2018年3月,赵冰驻村两年期满,村民们听到这个消息,不舍地说:“赵书记,留下来吧,塔山需要你!”赵冰也割舍不下父老乡亲,主动申请延期,并许下誓言:“塔山不脱贫,我就不离岗!”

  一诺千金!这一留,又是两年,村里只剩下7户17人尚未脱贫。2020年3月,驻村期限又到了。但他为了那句誓言,又申请延期1年,一手抓抗疫,一手抓扶贫,立誓要与塔山一起打赢“抗疫阻击战”和“脱贫攻坚战”两场战役。

背上行囊:扎根塔山深处

  1990年3月,赵冰出生在河南开封的一户普通农民家庭。经过10年寒窗苦读,终于在电子科技大学圆了大学梦。2015年研究生毕业,他在自动化工程学院当了一名思政辅导员。2016年,电子科技大学结对帮扶贵州省岑巩县。赵冰被学校选派为驻塔山村第一书记。

  生于乡村、长于乡村,赵冰对乡村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和责任感。他说:“我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一辈子生活在河南农村,我很能理解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果参加扶贫工作能够为塔山的父老乡亲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那么我一定会尽自己的努力造福这片热土。”

  塔山村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岑巩县大有镇,距大有镇政府所在地约8公里,距岑巩新县城约20公里,与贵州省铜仁市玉屏县接壤。塔山村是岑巩县典型的贫困村,山大沟深,人均耕地很少,脱贫攻坚的任务重、压力大。

  赵冰不怕苦、不怕累,但初来乍到,心里不免忐忑,怕做不好扶贫的事情而辜负了大家的期望。“我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校园度过,社会阅历很少,更别说基层工作经验了。但既然选择了驻村,就要对得起这个选择,对得起村里的父老乡亲。”

  在一次走访中,赵冰遇到一位老乡,他指着赵冰包上“为人民服务”5个字说:“你们要对得起这几个字啊!”这句话,字字铿锵,赵冰说“我一辈子都忘不掉”!

image.png

走村串户:精准了解民情

  一到村里,赵冰就组织驻村工作组分片区走访调研贫困户,深入了解村情、民情。他迅速融入新的环境,以年轻人的激情和干劲,走遍了塔山村的每一个组寨,很快了解掌握了塔山村的具体情况及村民的贫困现状。

  走访调研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性问题,更重要是要用心、用情。只有这样,才能赢得乡亲们的信任和支持。“做贫困户的工作和做大学生思政教育本质是相同的——都是做人的工作,用心驻村、用情扶贫就是打开精准帮扶大门的‘金钥匙’。”

  村里的情况比他预想得还要差,尤其是在基础设施、基础教育等方面,这给他很大的震撼,也让他感觉到了扶贫的紧迫性和艰巨性,尤其是,感受到了调动村民脱贫的主动性是多么重要。

  怎么调动呢?他找到的“抓手”就是党建。塔山村共有党员48名,但由于此前党建薄弱,作用没有充分发挥,赵冰决定扭转局面。

  有一次召开“两委会”,村委会占用时间较多,留给支委会的时间很少。若在往常,大伙儿就散会回家了。但这一次,赵冰坚决要求开完支委会,“‘两学一做’,现在就学,学完再走”。

  他还与村支书杨宗明一起走访了支部党员,送党章、戴党徽,鼓励党员积极参加支部活动,并持续开展“第一书记”上党课、重温入党誓词等系列活动,逐渐规范了“三会一课”等制度。从此,支部活动实现了常态化。

  支部活动常态化,不仅让支部党员对脱贫攻坚的意义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而且也激发了党员的使命感、增加了村两委的凝聚力。

  负责党建工作的村支部副书记向家雄说:“现在大家工作更吃苦了、集体观念更强了,就像赵书记说的,塔山村也是一个‘命运共同体’。”

党建引领:激发内生动力

  党建工作是脱贫致富的一个重要抓手。党建好,则人心齐,大家一起使劲儿,脱贫致富就更有希望。过去,村里的党建工作比较薄弱,主要原因是组织建设比较涣散。

  实际上,村里的一些老党员,觉悟是很高的。老党员詹学玉年事已高,眼睛失明,耳背也很严重,但当赵冰把党徽戴到他胸前时,老人家激动地说:“戴在我胸前的就是党在我身上的生命啊!”短短一句话,让所有在场的年轻党员十分感动,这也更坚定了赵冰抓好塔山党支部建设的决心。

  “革命时期,我们把党组织建在连队上。那么,脱贫攻坚时期,我们要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赵冰说,“我们要着力探索推行‘党支部+’的工作模式,把党建工作与脱贫攻坚紧密结合起来。”

  农业是塔山村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但要发展壮大,面临诸多困难。村民们缺勇气、缺经验、缺资金、缺技术,有的还缺动力。

  针对这这种情况,赵冰首先践行了“党支部+产业能人”的模式,推动塔山支部把产业能人发展到支部中来,培育了张美秋、洪娟、郑培坤等“金种子”致富带头人,大力发展生猪、肉牛等养殖产业,在村里形成了明显的带动作用。

  但是,单个农户的抗风险能力太小,必须抱团发展,才能进入致富快车道。为此,赵冰推动村支部领导成立了“岑巩县茂隆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和“岑巩县凉水井种养殖专业合作社”,作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市场主体。

  在大有镇党委、政府的协调下,包括塔山村在内的9个村以专项扶贫资金入股,每村出资50万元,加上郑培坤投资的100万元,共同组建了“贵州思府农牧有限公司”,建成了年出栏生猪1万头的标准化养猪场,并在电子科技大学的支持下实现了“智慧养猪”,2018年年初就进行了首次分红。

  现在,塔山村不仅村容村貌发生了可喜变化,村民的精神状态和思想觉悟也都发生了积极变化。村里要开会,大事小事,一个电话,大家都来村委会大院。村民相互帮扶,思路开阔了,脱贫致富的信心更足了,对村两委的评价也更高了。

智慧养猪:强化致富龙头

  说起“智慧养猪”,这不仅是塔山村的品牌,也是岑巩县的扶贫典范。

  占地60亩、年出栏生猪10000头、产值2500万元、年利润250-300万元之间、带领9个贫困村的50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增收……在电子科技大学的帮扶援建下,塔山村的智能化养猪场,如今已经成了带动塔山村脱贫致富的“龙头”。

  郑培坤是一名有14年党龄的“老党员”,也是一位具有10年经验的养猪能手。赵冰多次拜访,动员他进一步壮大养猪产业,带动更多村民脱贫。郑培坤有党性、有情怀,如今他担任塔山村支部副书记,一边协助抓党建,一边努力养生猪,被赵冰誉为“德才兼备”的“黄金搭档”。

  带动更多人脱贫也是郑培坤的心愿,但如何带动更多人呢?只靠扩张产能、扩大规模能行吗?起初,郑培坤对这个问题并没有清晰的构想,但经过与电子科技大学的专家多次交谈了解,一个“智慧养猪”的理念逐渐变成了清晰的蓝图。

  电子科技大学从2017年1月起,先后投入资金近100万元,为“智慧养猪”项目完成智慧化管理系统开发和硬件建设提供了大力支持。

  “智慧养猪”项目分三期实施,已经完成的一期建设投资30万元,主要涉及养殖环境感知系统、养殖场视频监控系统、养殖场远程管控系统、养殖场信息管理系统等4个方面。

  2018年,“智慧养猪”项目作为岑巩典型项目申报贵州省大数据产业融合示范项目。“从2018年开始,养猪场开始迈上正轨,年底分红更加可观!”赵冰高兴地说,“智慧养猪”不仅带动了9个贫困村的养殖产业,也通过对猪饲料的需求带动了相关的农业种植业,种植豇豆的农户实现亩均利润1000元、户均增收5000余元。

全面发展:补上基础短板

  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赵冰还把“特惠贷”、易地扶贫搬迁、危房改造、产业补贴等一项项好政策,精准地落到了一户户贫困户。

  针对村里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的情况,赵冰努力申请项目,加强了塔山村的卫生医疗、人畜饮水、公路等建设,协调投入项目资金累计达到1000多万元。

  电子科技大学自2016年3月开始,先后为塔山村投入资金272.7298万元,通过教育扶贫、产业扶贫、科技扶贫、基础设施建设等多方面实施帮扶,有力推动了塔山村脱贫攻坚工作。

  如今,塔山村的交通情况大有改善,由岑巩至江口公路穿塔山村而过,成为塔山村主干道;塔山村各通组路、串户路已全部实现硬化,所有村民组安装路灯350盏,修建垃圾池38个;生活用电、安全饮水实现全覆盖;村里有2个卫生室、职工2名。

  扶贫先扶智,教育是实现脱贫致富的重要保障。作为一名教师,赵冰深知这点。

  琪琪,是塔山村的一名贫困学生。因为家里困难,她曾几度辍学。为鼓励琪琪重新回到学校,赵冰几次去琪琪家走访,协调到电子科大教职工党支部的慰问金以解燃眉之急,让她重返学校。

  与此同时,赵冰还向学校成功申请到10万元助学金,每年能够帮助20余名困难高中、大学生完成学业。他说:“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有时候不止留有余香,还能收获更多,不是物质的,而是直击人心的一些东西。”

  村里有很多留守儿童,与父母的见面时间少之又少。自驻村以来,赵冰积极走访慰问留守儿童,为他们送去学习用品,并多次到塔山小学调研。在了解到小学缺少图书时,他组织开展图书捐赠活动,收集到800余册图书捐赠到塔山小学“图书室”。

  六一儿童节的时候,赵冰在塔山小学搭建临时亲情聊天室,让留守儿童与家长得以视频聊天。其中一位小姑娘在聊天快结束的时候,突然很委屈地问了一句:“爸爸,你好久转来(什么时候回来)?”视频对面,他爸爸沉默了。看到这一幕,赵冰心里五味杂陈。

  为了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努力通过学习摆脱贫穷落后的命运,赵冰与电子科技大学学生支教队联系协调,利用暑假到塔山村开展支教活动,为塔山小学的孩子们带来新知识、新事物,深受塔山小学孩子们的喜爱。

申请延期:全胜方能收兵

  在塔山村的付出,村民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村支书杨宗明说:“赵书记晒得这么黑,已经快成我们村里人了哟!”而赵冰早已在心里把自己当作是塔山人,他要努力“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用实际行动书写着一个新时代青年的社会担当。

  2018年3月,赵冰驻村两年期满。但这个时候,塔山村还没有彻底脱贫。他主动向电子科技大学申请延期,继续留在塔山奋战,同时庄严地许下誓言:“塔山不脱贫,我就不离岗!”

  到了2020年初,扶贫攻坚战胜利在望。然而,2020年春节,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所有人的新春节奏,也给扶贫攻坚带来了新的压力和挑战。

  当时,赵冰正在老家过年,但他时刻关注着塔山村的抗疫工作。他一方面通过电话、微信等线上方式,协助完成信息填报,及时回应群众关切的问题,积极协助地方政府开展抗疫工作,一方面通过多方筹措,帮助塔山村协调医用口罩,保障在村干部和群众的生命安全。

  接到通知可以返岗的第一时间,赵冰便和同事们火速赶回塔山村抗疫与扶贫第一线,立即投入战斗,指导塔山村一边迅速行动、严防死守、科学抗疫,一边继续奋进、探索创新,努力“把被疫情耽误的时间抢回来,把被疫情造成的经济损失补回来”。

  一方面,他积极与政府部门对接,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逐步向外输送劳动力;另一方面,及时配合指导塔山村林下经济产业的复工复产,大力推动林下养鸡和中药材黄精种植等项目建设,带动群众实现村内就业,保障群众收入,确保贫困群众不返贫,把塔山村的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变成老百姓的致富山。

  挑战一直都有,困难一直都有,但不管是抗疫阻击战,还是脱贫攻坚战,赵冰和电子科技大学驻岑巩的扶贫干部们都表示,“一定要付出200%的努力,确保100%的胜利!”


  报道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1t6YZrlX5QINJRifHyB-2g


编辑:王晓刚  / 审核:王晓刚  / 发布:陈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