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成电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中国研究生:在高原藏区种下科学的种子
文:路超 图:路超 来源:研究生院、党委研究生工作部 帮扶办 时间:2020-05-20 3576

  【编者按】近日,由教育部主管、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主办的《中国研究生》杂志第五期刊发了题为《在高原藏区种下科学的种子》的报道,报道了我校派驻康定市甲根坝镇扎日村驻村干部、研究生院路超老师的扶贫工作事迹。全文如下:

微信图片_20200519100005.jpg微信图片_20200519100029.jpg

  海拔4270米的折多山,曾经阻碍了汉藏之间的互通交往,如今却无法阻止脱贫奔康和乡村振兴的步伐。2018年7月,作为扶贫驻村干部的一员,路超开启了在国家层面深度贫困地区“三区三州”之中的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市的扶贫历程,并且被选派到在康定市中相对更为贫困、生活更为艰苦、地处“折西”片区的甲根坝乡扎日村。

初到扎日,在艰苦生活中发现深层问题

  从安逸又不失现代化的“网红”城市成都,突然来到海拔3500米的高原藏区扎日村,路超面临的第一道坎儿便是生活关。扎日村的平均大气压只有成都的70%,并且空气异常干燥,刚到扎日村的头几天,路超努力克服着高原反应导致的头痛、胸闷、乏力,由于气候干燥,每天早上起来鼻子里都是血痂,而且村上经常停水停电,每天还要靠烧柴做饭,生活条件极为艰苦。对从未有过农村生活经验的路超来说,在贫困村的生活落差感既让他感到诸多不便,也更让他体会到开展脱贫攻坚事业的意义所在。

  “要想改变它,首先要去了解它。”开始驻村后,路超立即忍受着高原反应,开始走访各户村民、特别是重点查访贫困户的生活状况。在高原藏区,生产条件恶劣、交通不便是阻碍村民致富的主要客观条件,但一次对某高中生的走访,又给路超带来了新的发现和思考。

  驻村一个月后,恰逢电子科技大学医院选派优秀医生来扎日村开展“送医下乡”活动,路超便带领医生到一位患有贫血症的高中生家中入户送诊。在诊疗中,医生发现高中生洛吉(化名)贫血体征明显,但具体病理指标须进一步抽血化验,因此便要为其抽取血样送检。然而听到要抽血,洛吉害怕地看着医生说:“医生,我已经贫血了,就不要再抽血了好不好,不然血越来越少会死掉的。”洛吉这句话一出口,路超和医生们都十分惊讶,大家难以想象,一位受过正规教育的高中生,科学常识竟如此匮乏。

  受洛吉事件的启发,路超接下来重点走访了村内的大、中、小学生,走访后他发现,当地教育水平在“100%接受义务教育”这个“量”的保证上,仍存在“质”的不足——科学意识严重缺乏。当地虽教育免费(幼儿园到高中阶段全部为义务教育),但是当地高中只有文科班,没有理科班,从而导致当地高中生考取大学只能选择文科类相关专业,在扎日村虽然有22位大学生,但无一人是工程技术类相关专业,且都是通过“藏单”模式考取大学——四川省藏区学生特有的高考模式:藏文考题、单独划线,录取院校和专业有所限制。

  在生活方面,虽然当地村民全部能够享受医疗保障(贫困户医疗费用可报销95%以上),但是仍有很多人生病后缺乏及时科学就医的意识。即便他们能够到正规医院去治疗,但回家后却缺乏科学用药、科学养生的意识。同时很多上年纪的村民无法读懂药品的服药说明,从而导致用药不当。

激发意识,用科普支教唤起学习科学的兴趣

  培养科学意识不是一朝一夕可成,对于扎日村学生科学教育水平较低的客观事实,路超决定先让学生们感受科学的乐趣。电子科技大学在科技领域、特别是电子信息方面有深厚的资源优势,但如何借助学校资源激发当地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呢?路超经过深思熟虑,最终联系学校机电学院,决定通过体验感更强的机器人、巡线小车等科技作品让学生们感受科技。暑假,一支由机电学院学生组成的科普支教队来到了扎日村,与以往支教活动不同的是,这支队伍带来了大量的电路板、传感器等电子元器件,一场特殊的“手工课”便开始了。

  大学生们带着村上的中小学生们,从一个个焊点的焊接开始,逐步指导他们亲手制作出了巡线小车、声控灯、流水灯等科技作品。 面对从未见过的电子器件,村里的青少年们从茫然、到好奇、到最终亲自做出“玩具”的欣喜,在欢乐中感受到了科技的奇妙。

开阔视野,组织“藏区青少年科学营”

  “我驻村已有将近两年时间,如果对自己工作做一个总结,那么‘藏区青少年科学营’活动是我驻村以来心中最感欣慰、成就感最强的一项工作举措。”这是今年4月接受学校领导入村慰问时,路超对学校领导们一句由衷的汇报。

  暑期的科普支教活动得到了村上学生的良好反馈,也激发了学生们对科学的热情,为了让学生们心中刚刚燃起的对科技的“星星之火”继续升腾,路超决定借助学校资源,带着学生们走出山村,到学校更加深入的感受现代科技。2019年7月下旬,一辆载着20名藏区山村中学生的大巴车翻越折多山来到成都,驶入电子科技大学,迎接他们的是成电热情的志愿者们和即将开启的“藏区青少年科学营”。在一周的活动中,路超带着同学们不仅接受了科普课程,更重要的是先后在电子科技大学、四川省科技馆、天府新区博物馆等场所参观体验了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人等高科技技术,同时在学校老师的指导下,亲自动手制作航模、机器人等科技作品,让同学们切身感受现代科技对生产能力和生活品质的改善。

  参加完科学营活动,志玛同学不禁感慨:“能够参加这次活动,我觉得非常幸运,这是我第一次走出康定,在成都、在电子科技大学,我第一次见识到了这么多神奇的现代化科技产品,今后我要认真读书,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学会这些技术,把它们带到我的家乡。”

786732a65abd903fb143ec3dde02355b_b4760.j

科学营学员与羽毛球机器人互动

45366019d1be0bc35bd085f059c66f7c_b4760.j

科学营学员制作航模

运用科学,让科技元素成为产业发展的新动力

  扎日村地处川西高原,气候特色鲜明、景色优美,保留着原始高原藏区的风景和文化风貌,但优美的风景却鲜为外界知晓。发展特色旅游业是扎日村脱贫的主要途径,为了让更多人真实感受扎日村的独特风光,路超邀请学校空天学院师生,共同利用无人机航拍扎日村风景、制作线上VR视频并在互联网上发布。面对从未见过的无人机,当看到用无人机拍摄并后期制作出的VR视频时,村民们第一次感受到了现代科技与家乡特色风景的完美结合。

  除了优美的风景,独特的高原气候也赋予了扎日村丰富的黑虎掌菌、青菌等高原野生菌,但由于易腐烂变质的缺点,扎日村新鲜野生菌无法卖得高价,买卖环节受制于由流动商贩主导的买方市场。在多方考察后,路超决定带领村民开展野菌加工,提升产品附加值。路超首先向学校申请经费,为村民购置了野菌烘干机,但面对现代化机械设备,村民却犯了愁不知该如何使用。

  “我先学会了再教你们!”面对村民的手足无措,路超率先学习起了野菌加工技术。他自费向村民购买新鲜野菌,亲自开展十多次野菌烘干实验,最终掌握了既不烤脆变形、又能达到脱水防腐要求的野菌烘干技巧,并指导村民共同加工野菌。

  “以前不会烘干,怕烂在手里,只能低价卖给流动商贩,现在把野菌烘干了保存起来,卖给过往的游客们,价钱可以多卖一倍。”村民掌握了烘干技术,切实感受到了现代科技对产业水平提升的重要意义。


4c40d16fbdf9447dd7b7ba3fe9e01415_b4760.j

电子科技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师生拍摄扎日村风景

b90190f1c6b1b87d82295dbb5452b40b_b4760.j

路超做野菌烘干实验,记录实验数据

  “感谢这段扶贫经历,能够让我用两年不长的时间,做了一件终生难忘的事。这段经历让我感受最深的便是,无论是当下的精准脱贫还是今后的乡村振兴,农村的发展都应充分依托于现代科学技术,越是落后的地方,越等待着高学历、高素质的人才到基层去建功立业。”在返校向师生分享脱贫工作时,路超不断强调着科学元素在扶贫工作中的重要意义,并且作为研究生就业办公室主任,他鼓励同学们应主动担当作为,在基层最需要的地方发挥自身的智力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从2019年2月扎日村顺利通过省级脱贫考核验收,到2020年2月四川藏区全部脱贫,看着高原山村的飞速发展,我感到充实而欣慰,我为能在而立之年成为一名扶贫干部感到幸运且自豪,也将继续按照总书记‘扶贫先扶智’的要求,继续着力提升村民的科学教育水平。”

  “欢迎朋友们到川西美丽的扎日村指导参观!”在全面建成小康收官之年,路超主动要求延长驻村时间,邀请各方朋友到这个正在腾飞的高原山村看一看。



编辑:林坤  / 审核:林坤  / 发布:林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