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电讲堂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徐红星院士与师生交流纳米光子学前沿动态
文:基础与前沿研究院 来源:基础与前沿研究院 时间:2019-10-01 6410

  9月26日,应基础与前沿研究院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徐红星教授来校与师生开展学术交流。基础与前沿研究院院长王志明教授主持活动。

1.jpg

  徐红星院士对学校加强基础研究的战略布局高度认同,对基础院的发展寄予厚望,表示十分愿意与学校加强合作,在纳米光子学和集成光子学领域开展合作研究。徐红星院士还介绍了光芯片、光电集成、光系统互联、光计算等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2.png

  参加交流活动的师生积极与徐红星院士进行交流,汇报最新的科研进展。王浟教授交流了光电器件可能在集成光子电路中的应用;巫江教授交流了集成光子学在探测、传感方面的应用;李严波教授交流了纳米光子学在能源与催化领域的应用,王曾晖教授交流了在纳米机电领域的研究进展;周柳江教授交流了在理论计算领域的最新进展。参会其他师生踊跃发言,介绍了各自的最新研究成果,探讨了现有研究与纳米光子学结合的优势和潜力。

  徐红星院士鼓励师生们再接再厉,瞄准国家在等离激元光子学、纳米光学、光学计算等前沿领域的重大需求和热点,结合自身的研究特长,把握机会、不断追求,勇于开展原创性研究,为国家多做贡献,共同努力实现科研“中国梦”。


  相关链接:

  徐红星,江苏灌云人,201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18年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长期从事表面增强光谱和纳米光学方面的前沿研究工作,在单分子表面增强光谱和纳米全光芯片方面做出了开创性和系统性的工作。发表论文180余篇,作邀请报告60余次。论文被SCI杂志引用12500余次,连续入选Elsevier发布的中国高被引学者榜。曾任Optics Express副主编,Nanoscale副主编,现任Nanophotonics等多个期刊的编委。

  徐红星院士发现了成对金属纳米颗粒在光场作用下能够在其纳米间隙中产生巨大的电磁场增强效应,这是单分子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的原因,也是其它基于纳米间隙效应研究的物理基础;提出了等离激元光学力和单分子捕获、表面增强拉曼与表面增强荧光统一的理论,发现表面增强光谱的纳米天线效应,研发了针尖增强拉曼光谱系统,实现等离激元催化反应。发现纳米波导等离激元的激发、传播、发射、与激子相互作用的物理机理和调控机制;在纳米波导网络中实现光子路由器、完备的光逻辑、半加器和光逻辑的级联。他是表面增强光谱和等离激元光子学领域的国际著名科学家,在相关方向做出了重要原创性成果。


编辑:王晓刚  / 审核:林坤  / 发布:陈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