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 术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基础与前沿研究院“院士高峰论坛”
文:基础与前沿研究院 图:基础与前沿研究院 来源:基础与前沿研究院 时间:2019-05-31 5058

  由基础与前沿研究院主办的“院士高峰论坛”邀请到中国科学院院士祝世宁教授、陈润生教授、徐宗本教授来校作学术交流。具体安排如下,欢迎师生们参加。

  时间:2019年6月3日(周一)9:45-12:00

  地点:沙河校区学术交流中心(一教)104

  报告一:不负春风, 不忘初心——准相位匹配研究四十年

  报告人简介:

  祝世宁,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物理学会会士(APS fellow)、美国光学学会会士(OSA fellow)、中国光学学会会士;现任南京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南京大学物理学院、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学术委员会会主任;江苏省科协副主席;中国物理学会常委理事、固体缺陷专业委员会主任;教育部科技委委员,国家纳米科学技术指导协调委员会委员、专家组成员;《国家科学评论(NSR)》数理科学编委组组长,《中国科学》、《科学通报》编委,《人工晶体学报》主编等职。长期从事微结构功能材料和物理、非线性光学、激光物理与量子光学方面的研究,与合作者一起完成的研究成果三次获中国基础研究年度十大新闻,二次被评为中国高校年度科技十大进展;作为主要完成人之一所完成的“介电体超晶格的设计、制备、性能与应用”项目获2006年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报告简要回顾了南京大学坚持准相位匹配研究,发展介电体超晶格材料体系近四十年的历史过程。现今这种微结构功能材料正在推动非线性光学和量子光学研究,发展新型激光器件和量子信息技术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作用。报告通过一系列生动事例展示了基础研究的作用与魅力。

  报告二:大数据、精准医学与人工智能

  报告人简介:

  陈润生,中国科学院院士,1964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物物理系, 现任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非编码核酸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际人类基因组组织(HUGO)会员,国际数据库组织(CODATA)生物大分子专业组委员,国际纯粹及应用物理学会(IUPAP)生物信息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陈润生是中国最早从事理论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研究的科研人员之一。在生物信息学领域进行了系统研究,曾参加中国第一个完整基因组泉生热袍菌B4基因组序列的组装和基因标识,曾参加人类基因组1%和水稻基因组工作草图的研究。共发表SCI收录学术论文120余篇,并多次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应邀做报告。

  报告三:人工智能与数学:融通共进的时代

  报告人简介:

  徐宗本,信号与信息处理专家。1976年毕业于西北大学数学系, 1982年和1987年分别于西安交通大学获理学硕士和博士学位。201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主要从事智能信息处理、机器学习、数据建模基础理论研究。提出了稀疏信息处理的L(1/2)正则化理论, 为稀疏微波成像提供了重要基础。发现并证明机器学习的“徐-罗奇”定理, 解决了神经网络与模拟演化计算中的一些困难问题, 为非欧氏框架下机器学习与非线性分析提供了普遍的数量推演准则; 提出了基于视觉认知的数据建模新原理与新方法,形成了聚类分析、判别分析、隐变量分析等系列数据挖掘核心算法, 并广泛应用于科学与工程领域。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CSIM苏步青应用数学奖等。


编辑:李果  / 审核:罗莎  / 发布:陈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