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人类文明经典赏析》课程组深入研讨小班教学
文:何花 沈倩 图:曾小又 来源: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中心 时间:2019-05-13 4481

  5月10日,《人类文明经典赏析》课程组举行第十三次教学研讨会。会议邀请专家分享教学经验,就“课程教学中小班研讨的教学组织方式”等主题进行深入研讨。校党委副书记申小蓉出席。

  研讨会邀请了青年长江学者、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副院长周维东教授,和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弘毅学堂文科责任教授苏德超老师两位教学能手分享小班教学法宝。会议由经管学院刘文彬副教授主持。

1.jpg

  周维东分享了“小班化探究式教学的做法与经验”。他提出,探究式的教育要实现从知识灌输到知识生成、从引导式思维到批判式思维、从宏大叙事到日常体验三个转变,强调还原学习的“进行时态”,让学生们进入自主研究的学习状态,而不是一味被动地接收知识的灌输。他还以庞德的《车站》为例,提出《人类文明经典赏析》类的通识课程是教给学生一种“退一步”的思维,介绍了“文本——体验双向纠缠阅读法”,强调“可感的思考”会让学生更有代入感与参与感。

2.jpg

  “为什么要小班?”苏德超从这个问题出发,分享了“小班研讨课的要求与形式”。结合自己在武汉大学的小班教学理念和方法,他提出了“三五成群”说,即小班分组最好为5人一组,这样效率最高,调动性最强。他还提出,研讨的基础是复述、研讨的中心是表达、研讨的升级是体验。他介绍了自己在小班教学中碰到的种种难题,并分享了自己的改进方法,提出精神对话、无立场风暴、小组辩论、科学研究等几种研讨的形式。他认为,在小班研讨实践中,积极促进学生从吸收知识到伦理道德美学方面的体悟和升华,体现人文主义的关怀才是大学之道。

3.jpg

  在交流研讨环节中,课程组老师就“如何科学有效地推进小班研讨,课程教学中形式与内容的关系认识以及如何界定课程是否需要小班化教学,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如何界定可感的感知与思考”等问题,与周维东、苏德超进行了“头脑风暴”,经过充分地沟通、分享与交流,老师们对一直困扰自己的小班教学难题有了进一步地思考与认识,纷纷表示获益匪浅。

  申小蓉在总结发言中肯定了本次研讨会对教学发展的重要意义。她说,近四年前开设的《人类文明经典赏析》课程得到了诸多高校的高度认可,课程组一直坚持的教学研讨活动非常有价值,通过研讨能充分唤起老师们对小班研讨式教学的激情,老师们得以有机会与专家进行思想碰撞,有利于教学能力的提升。申小蓉希望老师们以课程为平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在本科教育改革方面进行积极探索,更加反复地跟自己“较劲”,不断发现问题,深入思考,坚持创新,将《人类文明经典赏析》课程打造成名副其实让学生终身受益的“金课”。


编辑:罗莎  / 审核:李果  / 发布:陈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