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成电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四川日报丨电子科技大学大数据研究中心主任周涛:不要国外高薪在祖国沃土探索大数据前沿
文:四川 日报 来源:社会媒体 时间:2019-05-12 3202

222.jpg

【人物名片】

  周涛,电子科技大学大数据研究中心主任,长期致力于大数据研究,在《物理报道》《美国科学院院刊》《自然通讯》等国际SCI期刊和SIGKDD、ICDM等国际学术会议发表了300余篇论文。其将大数据研究与产学研融为一体,在大数据创新实践上卓有成效。

  走进周涛的办公室,办公桌上一张照片引人注目,这是《大数据时代》作者、有“大数据之父”之称的舍恩伯格和其书的中文译者周涛的合影。正是因为翻译这本书,周涛与大数据结下不解之缘;也正是这次翻译,周涛将“大数据”概念引入中国。近日,记者对周涛进行了一场“见缝插针”的采访。

  周涛身上的光环很多:26岁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27岁被电子科技大学聘为最年轻的教授;2015年,33岁的他获得“年度十大科技创新人物”,当时一同获奖的还有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

  这些年,周涛的节奏可以用“异常快”形容,除了科研,他还要给很多企事业单位做讲座,宣传大数据相关应用知识。在电子科大,他用全英文开设了一门大数据课程,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接受世界最前沿的大数据知识。平均来说,周涛每天的工作时间超过了16个小时,而且长期保持着这样的节奏,甚至凌晨5点钟就已经在与合作伙伴洽谈。

  记者的采访也是见缝插针,一个小时的采访,有五批人过来跟周涛探讨技术问题。在周涛看来,他要做的就是让大数据为更广泛的领域服务。“我的成长,是基于时代的发展和祖国的强大,祖国的快速发展,为研究大数据的科学家们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2004年,周涛从素有中科大实验班之称的“00班”毕业后赴瑞士留学,接触到“大数据”的雏形:一些科技公司根据人们的习惯、喜好为其推荐相匹配的商品,面对几亿用户、几十亿商品,大数据为其进行的匹配易如反掌。2012年,周涛翻译了《大数据时代》,时至今日,这本书已经加印了几百万册。

  “我一直很明确,我的‘战场’在中国。”在这样的信念下,周涛拒绝了国外高薪的诱惑,决定回国创业,利用大数据让企业可以精准地寻找到用户,用户也能获得自己所需求的产品。到现在,周涛已创办了多家大数据公司,覆盖了教育、医疗、智慧城市建设等多个领域,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服务民生、服务智慧政府建设提供数据和技术支撑。

  有一点最让周涛欣慰和自豪。他在研究中发现,通过海量数据的处理,可以有效地服务民生,帮助政府提升管理效率。例如,传统的食品监测方式是通过人工抽样,这样的监测随机性较大,容易出现“漏网之鱼”,而引入了大数据后,海量的食品成分被记录,对一些曾经出现过质量问题的食品予以提醒,大大提升了食品抽样监测的效率。周涛还将大数据运用到了环保领域,通过遥感卫星数据探测水体,一旦发现黑臭水体、发现重大污染,系统在10秒之内就能报警。这些举措,为政府执政能力提升提供了重要的帮助。周涛说,尽管与美国相比,我国在大数据的硬件方面还有很大差距,但中国科学家的理念和意识已经迈入了世界前列。“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让大数据为时代赋能。”

心语心愿

  周涛:用大数据给时代赋能,愿祖国更加强大。

报道链接:http://epaper.scdaily.cn/shtml/scrb/20190510/216035.shtml


编辑:陈伟  / 审核:陈伟  / 发布:陈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