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时讯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年终专稿】以一流科研强力支撑“双一流”建设
——2018年学校科研工作综述
文:李果 图:新闻中心 来源:新闻中心 时间:2019-01-28 8081

  编者按:2018年是学校全面启动“双一流”建设的关键之年和实施新一轮四年目标任务的开局之年,也是全校上下砥砺前行,书写“奋进之笔”,取得新突破、新发展的一年。学校新闻中心推出系列“年终专稿”,全面盘点学校过去一年在党的建设、思政工作、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科学研究、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激励全体成电人脚踏实地、奋发有为,合力构建命运共同体,同心共筑成电梦,共同推动学校“双一流”加快建设、特色建设、高质量建设。

  全年组织申报各类项目3000余项,新立项目1600余项,同比增长30%;科技经费总量突破15亿元,年度到校科研经费首次超过10亿元;首次在《自然》上发表研究成果;再次获得3项国家科学技术奖励……

科研经费.jpg

  2018年,我校坚持“三个面向”,巩固基础研究、应用交叉研究、产学研及成果转化全面推进的科研架构体系,科研工作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以实际行动助力“双一流”加快建设、特色建设、高质量建设。

  在“双一流”建设的关键之年和学校新一轮四年目标任务的开局之年,学校科技工作者交出了一份亮点频出的答卷,师生员工、校友和社会各界纷纷点赞。

彭清华来校视察.jpg

彭清华了解我校大数据研究中心成果

  2018年11月,四川省委书记彭清华在学校调研期间,对成电创新团队投身科研事业的奉献精神和取得的成果表示肯定,勉励大家聚焦世界科技发展前沿开展创新创造,进一步密切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高科研成果就地转化率,为推动四川产业转型升级、构建“5+1”现代产业体系作出更大贡献。

瞄准学术前沿 服务重大需求

顶天立地做“真科研”“真贡献”

  1月8日上午,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电子科技大学作为牵头单位再次获得3项奖励。这3项科技成果均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急需,在多个方面实现了创新和突破,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2018年国家奖表格.jpg

  自2005年以来,成电人坚持顶天立地做“真科研”,充分发挥学校在电子信息等领域的综合实力和人才聚集优势,着力解决重大科技问题,共获得了25项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为推动相关科技领域的进步作出了突出贡献。

  成绩斐然的背后伴随着学校基础研究水平和承担重大项目的能力显著提升。

  《自然》是全世界最权威和最有名望的学术期刊之一。2018年,姚佰承教授以第一作者兼通讯作者的身份在这本顶级期刊上刊发题为《基于石墨烯-氮化硅谐振腔的电光可调频率梳》的论文。这也是电子科大首次在《自然》发表研究成果。

《自然》.jpg

  除了《自然》,成电人的研究成果也登上了《先进材料》《美国科学院院刊》《物理评论快报》等著名期刊。截至2018年12月25日,我校的科技工作者全年发表SCI论文3664篇,同比增长超过20%,其中中科院JCR一、二区论文占比达46.3%。而在2012年,这一数字仅为20.4%。

  针对产业核心竞争力、自主创新能力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基础性、前瞻性重大科学问题、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学校进行系统设计,一体化组织实施,不断谋划大项目,形成年度到款经费超千万的大团队23个。

  2018年,电子科大新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18项,较2017年增加22项,其中重点项目10项。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资助数首次突破100项,在信息科学部项目数排名全国第一。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新立牵头项目2项、牵头课题11项,经费1.18亿元。

  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关键在于人。通过全面聚集科技人才队伍,着力夯实创新发展人才基础,成电的科研人才队伍实力进一步增强。

  过去一年,林媛教授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彭怡教授入选国家“万人计划”,孔令讲、程洪、王超教授入选国家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计划,罗光春教授获何梁何利青年创新奖,太惠玲教授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学校科技部专家信息库人员已达362人……

  世界科技发展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在哪里,成电人的身影就出现在哪里。

政产学研深度融合 科技成果加速转化

做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

  将电子信息领域综合优势拓展和延伸到各行各业,成为地方经济、行业企业转型升级的“助推器”,一直以来都是电子科大的自觉追求。

  2018年,四川省委召开十一届四次全会,作出了构建具有四川特色优势的“5+1”现代产业体系的重大部署,提出着力将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饮料、先进材料、能源化工等打造成主营业务超万亿元的支柱产业,同时大力发展数字经济。

  如何为实现高质量发展这个新时代治蜀兴川的第一要务作出贡献?成电人积极参与到四川省“5+1”产业体系的16个重点产业培育方案的新一代网络技术、集成电路与新型显示、大数据、智能装备等8个方案的制定,为四川省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加快打造一批国际领先水平和区域辐射带动力的现代产业集群。

  2018年,学校推动政产学研合作,让科技成果加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服务区域经济能力进一步增强。

  国防科技园、创新中心、先进无线通信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等创新载体运行良好,已吸引80余家创新型企业和170多个创业团队入驻。截至2018年11月份,众创空间产值8001万元,较2017年实现较大提升。

  2018年9月28日,在成电62岁生日之际,电子科技大学宜宾研究院举行开院仪式。这个研究院从开工到投用用时不到一年,标志着电子科大和宜宾市的合作取得了重要成果。

宜宾研究院.jpg

电子科大宜宾研究院夜景

  在过去一年里,学校颁布《电子科技大学联合科研平台管理办法》,新建联合研究院/区域研究院8个、联合实验室10个,进一步拓展学校发展资源,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此外,学校一批科技成果在行业得到广泛应用,取得了重大的社会效益,对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有重大意义。2018年获得授权专利1058项,其中美国发明14项,德国发明专利1项,中国发明1005项,实用新型38项。在《电子科技大学科技成果转化暂行办法》出台后,15项专利获得转化,金额747万元。

  瞄准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求,大力推进与各行业、各区域的交叉融合、跨界发展,成电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得以不断增强。

加速布局前沿领域 建好科技创新载体

各类平台建设稳步推进

  人工智能与脑科学如何交叉融合、擦出火花,进而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2018年,电子科大在这两大前沿领域加速布局。

  9月,电子科大人工智能研究院揭牌。研究院覆盖从人工智能器件芯片、计算平台、算法模型、关键技术和应用场景等各个方面,致力打造有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国际研究中心。12月,学校联合四川省人民医院、四川省肿瘤医院、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等在川从事脑科学、脑疾病和类脑智能技术的医疗机构,成立四川省脑科学与类脑智能研究院,努力建设世界一流的脑成像中心和脑科学中心。

0cbb4aba8c9a97c2a0553382fe8014dd.jpg

bbb5993fa491a000af41fdfecadc90f0.jpg

  作为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平台是组织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学家、开展高层次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

  除了上述两个研究院的成立,学校在科技平台建设方面也取得了不俗成绩。

  12月,教育部公布全国首批53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学校“核心电子材料与器件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顺利入选。

协同创新中心.jpg

  这个中心以电子科大和中国电科为核心层,联合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航天科技771所、清华大学等国内外从事核心电子材料与器件的优势单位,围绕微系统关键材料与集成技术,紧跟国家战略发展和科技任务需求,汇聚了一批具有物理、材料、化学、电子信息、通信工程等多学科背景、跨行业、海内外结合的电子材料与器件行业精英,组建了5个核心电子材料与器件“理论-材料-器件-系统”一条龙的协同创新大团队。

  此外,2018年,云操作系统研发与应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中心拟获批建设,“数字文化与传媒研究基地”入选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获批仪器设备专项建设经费6162万元。

  随着平台建设的稳步推进,电子科大的科技创新能力正大踏步迈向世界一流。

  展望2019年,我校科技工作继续坚持“三个面向”和“开放、聚焦、融合、奋斗”的发展理念,继续夯实基础研究、应用交叉研究、产学研及成果转化“全面推进”的科研架构,围绕体制机制、创新平台、人才队伍、科研成果,实施“攀登工程”、“双百工程”,外引内育,做大可持续发展的科研体量,以做一流科研与提升影响力为导向,高位求进,以一流科研工作支撑“双一流”建设。



编辑:李果  / 审核:李果  / 发布:陈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