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电人物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成电拾光】穿越时空的红色电波——记原外语系巡视员杨连庆
文:成电拾光工作室 向婷 廖入华 祁德飞;指导老师:离退休工作处 邓长江 图:成电拾光工作室 来源:离退休工作处 时间:2018-12-11 12565

【开栏语】经过前期紧张的筹备,“成电拾光”追忆历史栏目终于和大家见面了。本栏目旨在通过老一辈成电人讲述和回忆过去学习、工作、生活的经历,在一个个小故事中品味厚重的历史,在一个个小片段中延续文化的血脉,在一段段经历中感悟壮美的人生,在娓娓的叙述中让成电的精神和文化得以传承和弘扬。本栏目作为我校成电文化深耕计划的组成部分,由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中心牵头并统筹安排,离退休工作处、党委宣传部等相关部门协同推进。作为“成电故事”“成电百家”等校园文化品牌的组成部分和拓展补充,本栏目更加注重故事性、趣味性、生活性和广泛性,无论故事中的主人公是老领导、资深教授还是普通员工,都将在岁月的长河中闪耀出熠熠星光,让成电精神在点点星光中传承不息。

  人物名片:杨连庆,生于1930年12月,1946年2月参加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在察哈尔军区培训学习无线电报收发,同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参加平津战役,1950年11月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979年调入电子科技大学外语支部教研室(现外国语学院),1985年担任外语系巡视员,1987年离休。

图片1.png

  杨连庆老人今年已经88岁高龄,身体有些消瘦,背有点直不起来。我们很难把他和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的英雄联系起来。但就是这样一位看似平凡的老人,在那个特殊的年代,用他的一双巧手,发出了一串串穿越时空的红色电波,为赢得战争的胜利谱上了永不消逝的音符。

红色电波 胜利的音符

  1947年8月,杨连庆被分配到察哈尔五分区,成为司令部电台电报员。此后,他参加了解放战争和平津战役。

  那个时候,危险伴随着战斗无处不在。一次,侦查员侦察到国民党拉了一整汽车炸药,想把北京石景山发电厂炸掉。如果发电厂被炸,整个北京都将陷入混乱,后果不堪设想。于是,侦查员马上将信息报告给侦查科,再由杨连庆将这一至关重要的情报立马发报到独立团,上级命令独立团放下一切事情,迅速轻装上阵,不惜一切代价消灭敌军。

  据杨连庆回忆,当时独立团的战友们正在吃饭,接到命令后,顾不及吃饭立马拿上枪支,火速投入战斗。由于发报及时,独立团行动迅速,将敌人的企图粉碎在萌芽中,成功保卫了电厂的安全。此次战斗,整个团都立了功,杨连庆也受到了表彰。

  在革命战争年代,不仅物资匮乏,交通和通讯也很落后。因为当时无线电没有时间架线,所以电报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而恰恰发电报和翻译电报都是一项技术活,不是只要参军就能担任电报员和译报员的。说到这里,杨连庆很自豪。那时,首长对电报员、译报员都十分重视。一个部队如果没有电报员,就好比“睁眼瞎”。电报员就相当于部队的“千里眼”,是保持和上下级联系以及各部队联系的关键。

  鉴于杨连庆工作的重要性,组织上在他参军后三个月的1947年5月就批准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杨连庆特别激动和自豪,也更加勤奋地工作与钻研业务。他虽然也经常想亲自扛枪上前线打敌人,但他同时也认识到自己的工作比上战场更有意义,自己发的电报哪怕早一分钟,就可能减少很多伤亡,就可能更多地消灭敌人。所以,他把发报机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他的心里始终抱着一种信念,“人在发报机在,哪怕牺牲自己的生命也要保住发报机。”

  据杨连庆回忆,战争初期,国民党气势汹汹,向解放军大举进攻,占领了宣化、张家口等地。由于兵力对比差距比较大,解放军没有和敌人硬扛,在毛泽东军事战略思想的指挥下,解放军主动实行战略撤退,放弃了很多城市。解放军战士不怕苦、不怕累,能够克服一切困难,反观国民党部队,军心涣散,不能吃苦,“他们的车轮子还跑不过我们的泥腿子”。结果,解放军战士仅用3个月时间,便消灭了国民党25个旅。

  后来,1948年平津战役时,迫于解放军强大的压力,在北平拥有几十万精锐部队的傅作义宣布投诚,接受和平改编。当时改编任务很重,也有很大的风险。投诚的国民党军队有30万人。改编后,华野战区分为四个师,205师驻同下,206师驻保定,207师驻大同,208师驻北京。杨连庆在206师担任司令部电台报务员。

  1950年初,根据战时需要,国家将一部分陆军调出来,正式建立空军,成立第一个航空兵部队。当时成立的空一师,取名叫“混成四旅”,后改为沈阳空军。杨连庆调离206师,在空一师担任司令部电台报务员,也负责收发电报工作。杨连庆和当时的那一批战友有幸成为了中国第一支空军部队的一员。看到现在中国空军的不断壮大,杨连庆老人特别自豪。

  1951年,杨连庆请战参加抗美援朝,得到组织批准,被任命为情报台报务主任。当问到为什么选择参战时,他说:“解放军是人民的军队,解放军的光荣传统就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保卫新中国是我们当兵的责任。”朴实的话语里却透出当年的一腔热血。

  据杨连庆回忆,空一师入朝参战对外代号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太平洋部队”,由于当时空军是由陆军调入的,所以空军战士的着装上身是陆军服、下身是空军服,就是蓝裤子绿军装。当时只有两名报务员,一个报务主任。而侦查员只能用肉眼观察敌机的数量、航向和大概高度,电报员再根据收到的情报发报给朝鲜安东市。虽然人员和技术都十分缺乏,但中国军人坚持浴血奋战,直冲向前。

图片2.png

  杨连庆回忆,“我军从辽阳市进入朝鲜,由于机场被敌军炸掉,就只能用公路作为机场。包括我在内的士兵,坐火车入朝,结果第二天一早醒来发现又回来到了出发地,后来才得知中央命令其迅速撤回到原驻地,因为当天晚上敌人得知了我军要入朝,欲把公路炸掉。若不是及时收到电报,当晚整列火车上的人就完了。这也再次彰显出电报的重要性,时刻决定着上千上万人的性命。”

  杨连庆说,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空一师出了一名英雄——张积慧。由于张积慧歼灭了敌军七八架飞机,击毙了美国“双料英雄”——戴维斯,朝鲜授予他“一级战斗英雄”称号。在空战格斗中,张积慧以大无畏的精神迎着戴维斯的飞机毫不退让,没有一丝胆怯和犹豫,加大油门冲上去,因为张积慧知道自己的飞行技术并不占优势,如果稍微有一丝犹豫,将没有任何胜算,张积慧已经把生死置之度外。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面对迎面而来捍不畏死的对手,戴维斯的心理防线终于奔溃,赶紧拉杆避让,张积慧捕捉到稍纵即逝的机会揪动按钮击中了戴维斯的战斗机,而戴维斯的僚机也具有丰富的经验,杀红了眼,仅仅咬住了张积慧的战机,在张积慧还没有来得及规避的一瞬间击中了张积慧的战斗机,而张积慧的僚机又紧紧咬住了敌人的僚机,立马把戴维斯的僚机也击落了。

  这场空战,荡气回肠。可以想见,当时战斗的激烈程度。后来张积慧跳伞成功,幸存了下来,而戴维斯却死了。部队把戴维斯的手枪送给了张积慧,后来张积慧发现手枪上面刻着戴维斯的名字,才知道是自己击落了大名鼎鼎的戴维斯。戴维斯被称为“双料英雄”是因为戴维斯参加了世界第二次大战和朝鲜战争两场战役,在朝鲜战役中,戴维斯也击落过我军几架飞机。杨连庆说:“在这次空军大战中,我军驾驶喷气式战机总飞行时间只有几十个小时,而美军已经近千个小时,虽然那时我军在飞行技术上还远比不上美军,但是我军凭借着‘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和无所畏惧的勇气吓得敌人只敢躲,不敢往前冲。此时,我军一鼓作气趁敌人躲闪的空隙,对准敌机一举击落敌人。”

  杨连庆说,中国空军之所以在朝鲜空战中取得辉煌的战绩,不仅仅是战术的较量,更是胆识和精神意志的较量,就是靠过人的胆识和不怕牺牲的精神意志,战胜了强大的敌人。

英雄归来 以成电为家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杨连庆回忆道:“停战以后,我属于东北空军军区,调到雷达营,到西安飞行大队当参谋长,在陕西大荔秘密成立了一个雷达站,敌人监测不到。由于我是党员,又调到北京的第一期雷达指挥班学习雷达指挥,雷达团就改为训练团,我被任命为营长,训练新兵入伍,不久我就任职教研室的副主任管教员。”

  1965年,当时西安430厂发展了一批党员,生产运输机、发动机,杨连庆被分到该厂的48车间。他负责把每月的工作量及内容发到主任秘书处,其他的车间跟着他们车间学习如何工作。

  “文革”期间,杨连庆也受到牵连,被造反派在车间会议室批斗了3个月,门口的大字都是“打倒群众的头头杨连庆”。造反派早晚在车间轮流批斗。杨连庆白天参加劳动,晚上还要继续被批斗,不过因为他是解放军,有红领章,造反派也不敢怎么样。当时有一个好心人对杨连庆说:“杨组长,不要怕,我们保护你。”不久后,这件事情就结束了。最后,他回到原部队,被调到重庆当营长,有一段时间还被调到784厂担任过一段时间的厂保卫工作。虽然他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但他对党和国家一直保持忠诚。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1979年,杨连庆的人生发生了一场巨大的改变,经历了严峻的考验。当时的参谋长提前两年转业,作为代理参谋长,他已有49岁,不能再提升职位。于是他就写转业申请书,获得上级的批准转业到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在外语支部教研室也就是现在的外国语学院工作。从此,他与成电结缘至今,并爱上了成电这个大家庭,成为他的人生归宿。

  来到成电之后,杨连庆住在沙河校区南苑六楼,与马列教研室老师龚振国是邻居,因此两人交往比较密切。杨连庆说,刚到成电时,那是成电的校园环境不是很好,只有几个系,外语支部书记是谢立远,外语系包括英语和小语种,其中小语种又包括日语、德语、俄语、捷克语等。当时的本科生必须要选其中一门语言进行学习,要求十分严格。1985年,55岁的杨连庆担任了外语系的巡视员,1987年离休。那几年,承担发展很快,工作蒸蒸日上。

  2007年,杨连庆的老伴离世。由于运动神经元病变,不能正常使用右手,吃饭只能用左手。她的女儿长期在校医院陪伴照顾他的生活起居。现在,组织为了照顾革命老干部,安排他住校医院。校医院对杨连庆无微不至的照顾,让老人倍感欣慰。他真诚的说:“我很幸运,感谢党和国家还有学校对我的照顾和关怀。同时组织上给我订了《老年文摘》和《半月谈》,我现在每天都要学习一两个小时,还经常与一起住院的老龚同志交流国家的形势。我现在很高兴,看到学校更好发展,也衷心希望国家发展得越来越好,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采访结束前,我们满怀敬意地请杨连庆给我们签名,他认认真真地写道:“希望你们努力工作,更要不断学习,提高政治水平,做党和国家的接班人。”这一句朴素的语言,抒发着革命的情怀,鼓舞着我们发奋图强、积极上进,也让革命的精神在我们这一代人的心里刻上了深深的烙印。

  革命英雄杨连庆把拼搏革命精神如钉子般扎进人生,在一次次挫折中磨砺意志,点燃几代青春,唤醒大国梦想。他为革命而生,建立了不朽的功绩,他们老一辈革命军人宝贵的精神财富必将成为我们新一代中华儿女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不竭动力。

(本文根据采访录音整理)


编辑:王晓刚  / 审核:王晓刚  / 发布:陈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