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电讲堂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成电讲坛】北京大学李水城教授讲解人类进化的历程
文:李俊松 秦 朗 宁芳平 来源:学生记者团 时间:2018-12-06 3745

  “人类的起源和进化是怎么样的过程呢?是突变?还是渐变?”11月28日,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李水城教授做客成电讲坛,以“热点与焦点:人类的进化、驯化与社会复杂化”为题,解读了人类进化的历史。

640.webp.jpg

  “人类进化历时五六百万年,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李水城教授向同学们展示了“人类进化的年鉴”,并指出,人类与猿类是在距今五六百万年前开始分野的,但是,分野过程到底是突变还是渐变的过程,目前科学界还没有定论。

  他介绍了“纤细种”和“粗壮种”南非古猿的区别以及起源时期的地域分布,并分析了石器的使用对人类进化的重要意义。接着,他介绍了“直立人”的艰难生存状况以及从猿到人的真正形成所经历的变化趋向和进化过程。

  “人科动物的犬齿逐渐缩小,但因为食物的粗糙,还保留有健硕的后犬齿,同时受生活地域的影响,人科动物并非完全的两足行走,而是介于两者之间,保留有四足行走的习惯。”他说,“慢慢的,人科动物的体型逐渐增大,实现了真正的两足行走,后犬齿也因为精细的食物与熟食的出现而逐渐缩小。”

  “尼安德特人,这是个很有意思的人种。”李水城教授说,“人类的进化在直立人之后就进入到了尼安德特人的阶段。”他比较了尼安德特人的骨骼粗壮度与现代人的异同,并介绍了科学界对尼安德特人的认识的变化过程。

  在1829刚刚发现尼安德特人化石后不久,科学家就通过很多方法确定了尼安德特人已经灭绝,并非人类的祖先。然而,近期的研究却表明,除非洲人之外的欧亚大陆现代人,均有1%∼4%的尼安德特人基因,因此,尼安德特人又被科学家认为是人类史上的“正牌祖先”。

  尼安德特人之后,是人类创造力大爆发的“奥瑞纳”时期。在这个时期,人类已经可以到达更高的营养水平。对于人类体质形态的变化,李水城教授说:“人类脑容量不断增大、智力水平不断提升,食物的细化导致牙齿变小,人类内脏尺寸大大变小。这些变化的优势是能将更多的能量送给大脑,刺激了人类智力与创造力的发展。”

  “到了旧石器时代的晚期,也就是四五万年的时候,人类行为的现代性更加突出了,创造的工具形态多样,能够进行非语言的信息交流与艺术创作,而且骨骼形态和现代人已经没有太大的区别。”他指出,“这也说明了当时人类的智能水平陡增的原因是进化成功所带来的大把闲暇时间的影响和作用。”

640.webp (1).jpg

  “广谱食物革命”是对人类进化产生重要影响的又一个因素。所谓“广谱食物革命”就是人类从单纯肉食拓展到更多的食物领域,食谱更加广泛。现代人是杂食性动物,然而在百万年前,在不同地域生活的人类却因为地域的限制往往只有极少数的食物选择,同时,由于人类在旧石器时代的物种数量增加,不得不从狩猎采集式经济转变为“广谱经济”以得到更加充分的食物供给。

  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人类逐渐开始把植物选择性地种植到一片固定的地方,开始了驯化自然的历程。何为“驯化”?李水城说:“驯化的先决条件,就是选择。当人类通过种植获得的食物超过社会所需的食物之后,也就是说,当人类有余粮之后,驯化动物就有了现实的可能。”

  但是,“驯化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败笔之一!”李水城说,正是因为农业的发展,才使我们从稳定的“多轨食物链”走向了脆弱的“单轨食物链”。农民的身高平均比狩猎采集者低10厘米,繁重的劳动甚至造成了现代人普遍的脊椎弯曲。同时,农业还需要巨量的人口,这就使妇女的生育压力显著增大。

  “人类的消化系统本不适合禾本科草本植物,人类的营养需求也不止是这些作物就能简单供给的,因此人类疾病的种类也开始大大增加。”他指出,“人类的大多的脆弱性基本上都来自于这次驯化。”

  随着人类的身体不断进化,人类的社会关系也更加复杂,“社会性”的特征更加明显。李水城教授认为,“社会复杂化”的进程可以大致分为四个阶段:首先是游群,即一种小规模的以血缘为基础的无领导集团;其次是部落,即有着领导和平民的分化的更加稳定的组织形式;再次是酋邦,最后是国家。从“游群”到“国家”,人类社会的复杂程度不断地加深,直至文明的出现。

  讲座中,李水城教授还鼓励同学们要注意学科交叉。以考古学为例,他认为对远古人类的研究,离不开动物学家、植物学家、考古学家等社会科学的贡献,也离不开物理、化学等领域的科学与技术的支撑。

  讲座结束后,意犹未尽的同学们纷纷在现场与李水城教授交流,均得到了教授耐心的解答和点拨。

  本次讲座由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中心主办。


编辑:王晓刚  / 审核:罗莎  / 发布:陈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