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扶在行动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我校扶贫干部在2018教育扶贫论坛作交流发言
文:新闻中心 图:新闻中心 来源:新闻中心 时间:2018-10-19 5912

  10月17日下午,由2018扶贫日论坛组委会主办、教育部承办、中国人民大学协办的教育扶贫论坛在北京举办。论坛以“深化扶贫改革,打好教育脱贫攻坚战”为主题。教育部副部长孙尧、陕西省副省长魏增军出席会议并作主旨讲话,教育部有关司局负责同志,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负责同志及相关处室负责同志,承担定点扶贫任务的44所直属高校负责同志及相关处室负责同志,有关地方高校、有关州市教育局、贫困县政府、贫困村负责同志,有关专家学者、新闻媒体记者等,共计150余人参加会议。电子科技大学副校长胡俊带队参加了本次论坛。

微信图片_20181018095547.jpg

  论坛先后由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司长刘昌亚、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何耀敏主持,分“教育扶贫顶层设计与制度体系”“地方教育扶贫实践与模式创新”“高校扶贫实践与理论创新”三个主题举行。在论坛第二个主题,电子科大派驻贵州省黔东南州岑巩县大有镇塔山村第一书记赵冰作了题为《党建引领聚人心 “智慧”扶贫奔小康》的发言,从“精准识别是前提,精准帮扶是基础”、“党建引领聚人心,‘智慧扶贫’共致富”、“塔山一日不脱贫,我就一日不离岗”三个方面,讲述了塔山村的故事,介绍了电子科大定点帮扶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

微信图片_20181018095532.jpg

  赵冰自2016年3月到塔山村驻村,在深入调研、深入群众的基础上,把“特惠贷”、易地扶贫搬迁、危房改造、产业补贴等一项又一项好政策,精准地落到了一户又一户贫困户。同时,针对基础设施落后的局面,努力申请项目,加强了塔山村的卫生医疗、人畜饮水、公路等建设,折合资金500余万元。到2017年底,塔山村的茂隆片区通过上级验收脱贫出列。

  同时,他积极探索“党支部+”的工作模式,把党建与脱贫攻坚工作紧密结合起来:首先是“党支部+产业能人”,以党员金种子为重点,推动塔山支部把产业能人发展到支部或者团结到支部工作中来,在村里形成了明显的带动作用;其次是“党支部+‘三变’改革”,走出一条“强村带弱村、党员带群众、能人带贫困户”的道路,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

  在电子科大的大力支持下,塔山村和周边5个贫困村创新组织方式,成立联合党委,流转土地,同时以专项扶贫资金入股,每村出资50万元,加上产业能人郑培坤投资的100万元,共同组建了年出栏1万头猪的“贵州思府农牧有限公司”。电子科大先后投入资金近100万元建设“智慧养猪”项目的智慧化管理系统和硬件设备。2018年,“智慧养猪”作为岑巩典型项目成功申报贵州省大数据产业融合示范项目。

  赵冰在发言中表示,作为一名“90后”党员,我们没有机会像前辈们那样在硝烟与炮火的洗礼中为国家民族而战斗;但是,我们生在一个伟大的时代,有更多的机会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努力奋斗。习近平总书记告诉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我们这一代青年一定会“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胸怀理想、志存高远,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并为之终生奋斗。”

  2018年3月,赵冰驻村两年期满。但这个时候,塔山村还没有彻底脱贫。村民们听到这个消息,就来找他说:“赵书记,留下来吧,塔山需要你!”而他早已把自己当做是塔山人。于是,他主动申请延期,继续留在塔山奋战。现在,塔山村凉水井片区还有33户113人在今年年底也要脱贫摘帽。赵冰表示,接下来任务依然艰巨,但在各帮扶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塔山村会努力书写精准扶贫的奋进之笔,一定能够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最后,他郑重宣誓:“塔山不脱贫,我就不离岗!”赢得现场热烈的掌声。

微信图片_20181018095524.jpg

  发言结束后,赵冰接受了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教育报的采访。采访中,赵冰重点介绍了电子科技大学依托自身学科优势在基层扶贫中引入“智慧农业”理念与技术的好经验好做法,用科技赋能,推动百姓增收,助力脱贫攻坚。

 

相关链接:

党建引领聚人心 “智慧”扶贫奔小康

发言人  赵冰

  各位领导,各位同志,大家好,我叫赵冰,是电子科技大学派驻贵州省黔东南州岑巩县大有镇塔山村第一书记、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组长。我从2016年3月到塔山村驻村,一直到现在,算起来也有900多天了。在这里,我想从三个方面分享我们村的故事,以及我个人的一些体会。

一、精准识别是前提,精准帮扶是基础

  我自己也是从河南农村出来,深知父老乡亲们对美好生活的强烈期盼。如果能为老百姓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真的是让人感到幸福的。刚驻村的时候,在路边遇到一位老乡,他指着我包上的“为人民服务”几个字说:“你们要得对得起这几个字啊!”这句话,我这辈子都忘不掉。

  塔山村是岑巩县的贫困村之一,贫困人口有202户762人,占全村人口的36%。按照习总书记的要求,要精准扶贫、精准施策,我们首先要扣好精准识别的“第一颗扣子”。为此,刚到村里,我就组织村两委的同志走家入户、调查了解村情、民情。电子科技大学开发的“智慧扶贫作战指挥系统”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它以移动终端为载体,可以让我们拿着手机去调研,在APP上填写各种数据资料,而且可以快速地查询已经录入的信息。

  当然,走访调研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性问题,更重要是要用心、用情。只有这样,才能赢得乡亲们的信任和支持。我是一名辅导员,我觉得,做贫困户的工作和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质是相同的——都是做人的工作,用心驻村、用情扶贫就是打开精准帮扶大门的那把“金钥匙”。

  在深入调研、深入群众的基础上,我们把“特惠贷”、易地扶贫搬迁、危房改造、产业补贴等一项又一项好政策,精准地落到了一户又一户贫困户。同时,针对基础设施落后的局面,我们努力申请项目,加强了塔山村的卫生医疗、人畜饮水、公路等建设,折合资金500余万元。现在,村里所有通组路都已经实现了硬化,所有的村民组都有了路灯。

  以前,村里从未有过路灯,现在我们有了。它的精神价值,甚至远远超过了它的使用价值。这个灯,照亮了乡亲们的视野,让大家看到乡村生活也可以和城市一样光彩明亮;这个灯,照亮了乡亲们的心灵,让大家对党和国家、对村两委充满了信任和期望;这个灯,照亮了致富的路,让大家有了梦想、有了目标、有了动力。

二、党建引领聚人心,“智慧扶贫”共致富

  要脱贫致富,有一个重要抓手,就是党建引领。过去,村里的党建比较薄弱。我到村里之后,对这一点深有感触。于是,首先把支部建设规范化,并和村支部书记逐个走访了村里的党员同志,一方面把党章党徽送到每个党员手上,另一方面也要求党员们必须参加支部活动。

  革命时期,我们“把支部建在连队上”。那么,脱贫攻坚时期,我们要“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在加强党支部自身建设的同时,我们着力探索凝练“党支部+”的工作模式,把党建与脱贫攻坚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首先是“党支部+产业能人”,以党员金种子为重点,推动塔山支部把产业能人发展到支部或者团结到支部工作中来,培育了金种子致富带头人郑培坤、张美秋、洪娟等,他们现在大力发展生猪、肉牛等养殖产业,在村里形成了明显的带动作用;

  ——其次是“党支部+‘三变’改革”,塔山村与周边5个村联合组建片区“联合党委”,走出一条“强村带弱村、党员带群众、能人带贫困户”的道路,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

  这两年,村容村貌、生产生活、精神状态都发生了积极的变化。村民相互帮扶,信心更足,对村两委的评价也更高了。

  如果说,党建是扶贫攻坚的灵魂指引,那么,“电子信息+”则是脱贫致富的重要手段。电子科技大学与岑巩县共同大力推动“智慧城乡”建设,用“电子信息+”发展金山银山、守护绿水青山。在塔山发展“智慧农业”,就是“智慧城乡”建设的一个重要体现。

  2017年,我们推动塔山村和周边5个贫困村创新组织方式,成立联合党委,流转土地,同时以专项扶贫资金入股,每村出资50万元,加上产业能人郑培坤投资的100万元,共同组建了年出栏1万头猪的“贵州思府农牧有限公司”。

  电子科技大学先后投入资金近100万元,建设“智慧养猪”项目的智慧化管理系统和硬件设备。现在,我们只需要6个人就可以管理一个年出栏生猪10000头的养殖场,这在过去是不敢想象的。

  在分配机制上,我们兼顾了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利益。2017年,公司进行首次分红。2018年,“智慧养猪”项目作为岑巩典型项目申报贵州省大数据产业融合示范项目。

  现在,“智慧养猪”不仅带动了养殖产业,也通过对猪饲料的需求带动了相关的农业种植业。蔬菜、药材、烤烟种植等其他产业,也在生产、推介、销售等各个环节,不断地与电子信息技术融合起来。我们相信,“电子信息+”还会给塔山的父老乡亲们带来更多的福祉。

三、塔山一日不脱贫,我就一日不离岗

  到2017年底,塔山村的茂隆片区通过上级验收脱贫出列,昔日贫困村摘掉了贫困帽。父老乡亲脱贫致富,无不感到欢欣鼓舞,我们一线的所有干部,更是感到振奋和自豪。它让我们相信,用努力和汗水浇灌出来的果实更加珍贵,也更加甜美。

  作为一名“90后”党员,我们没有机会像前辈们那样,在硝烟与炮火的洗礼中为国家民族而战斗;但是,我们生在一个伟大的时代,有更多的机会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努力奋斗。习近平总书记告诉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我们这一代青年,一定会“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胸怀理想、志存高远,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并为之终生奋斗。”

  在驻村的900多个日夜中,我们投身到脱贫攻坚的战斗中,克服重重困难,坚决啃下一块块“硬骨头”,在一次次磨砺中坚定了信念、锻造了品质、开阔了视野、凝聚了民心、找到了路径、积累了经验。这种打“硬仗”的波澜壮阔的实践,给我带来的无与伦比的成就感,也更加坚定了我们彻底打赢塔山村脱贫攻坚战的信心和决心。

  2018年3月,我驻村两年期满。但这个时候,塔山村还没有彻底脱贫。村民们听到这个消息,就来找我说:“赵书记,留下来吧,塔山需要你!”而我,早已把自己当做是塔山人,又怎能辜负这份期望。看到村民开心的笑我就更有动力,看到村民渴望的眼神我就更知道自己该继续努力!

  因此,我主动申请延期,继续留在塔山奋战。现在,塔山村凉水井片区还有33户113人,今年年底也要脱贫摘帽。这是我们对塔山父老乡亲的承诺。接下来,任务依然艰巨,但在各帮扶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我们会努力书写精准扶贫的奋进之笔,一定能够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这是历史赋予我们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在这里,我想再次重申我的誓言,“塔山不脱贫,我就不离岗!”

  谢谢大家!

 


编辑:王晓刚  / 审核:王晓刚  / 发布:陈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