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教师发展中心“学者论坛”活动特别邀请农业农村部成都沼气科学研究所承磊研究员来校作学术交流。具体安排如下,欢迎广大师生参加。
一、主 题:石油烃厌氧生物降解产甲烷研究进展
二、时 间:2025年3月31日(周一)15:00-17:00
三、地 点:清水河校区6号科研楼B449
四、主讲人:农业农村部成都沼气科学研究所 承磊 研究员
五、主持人:基础与前沿研究院 赵坤 教授
六、 内容简介:
石油烃厌氧降解产甲烷过程普遍发生于油藏、热液口、油污土等地下缺氧环境。早期研究发现该过程类似传统的沼气发酵(碳水化合物vs 碳氢化合物),需要不同类群的细菌和产甲烷古菌,通过互营代谢合作完成烃的降解与甲烷的产生。承磊研究员所在团队过去二十年一直聚焦于石油烃厌氧降解产甲烷研究,从胜利油田采集样品进行厌氧富集,并结合13C稳定同位素标记培养,发现互营细菌Syntrophaceae和甲烷古菌Methanoculleus相关的微生物类群,是正十六烷烃降解产甲烷过程中的关键功能微生物。最近与深圳大学李猛、德国马普海洋所Wegener Gunter等合作,发现了单一古菌Ca. Methanoliparum spp直接利用长链烷基烃产生甲烷,而不需要通过互营代谢来完成烃降解与甲烷产生。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这类古菌广泛分布在我国的各类油藏环境。Ca. Methanoliparum通过甲基辅酶M还原酶类生物——烷基辅酶M还原酶来启动烷烃的降解,在甲烷古菌中表达纯化了系列烷基型辅酶M还原酶,并证实他们特异性的降解或产生烷烃,并通过气体通道的特异性来控制气态烷烃的降解(in preparation)。这些研究丰富了我们对石油烃厌氧降解产甲烷的认识,对于未来开展枯竭油藏残余原油生物气化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七、主讲人简介:
承磊,农业农村部成都沼气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导,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国厌氧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主任、中国微生物学会古菌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要从事厌氧微生物资源与利用研究,建立了国内最大的厌氧微生物模式物种保藏中心(保藏量1400种+),提出了多个厌氧微生物高等阶分类单元(新科以上);代表性工作主要是分离了非广古菌门产甲烷古菌新物种(Nature 2024);证实了古菌直接吃长链烷烃产甲烷新途径(第五条产甲烷途径)(Nature 2022);发现了种间甲醇转移的互作产甲烷新模式(Nature 2025)。主要研究方向为: (1)新型古菌的培养和生理生态功能研究;(2)产甲烷代谢与调控机制研究;(3)原油降解产甲烷过程的微生物学机理与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八、主办单位:教师发展中心
承办单位:基础与前沿研究院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编辑:助理编辑 / 审核:罗莎 / 发布:陈伟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