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电讲堂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成电讲坛】孔令才:学思践悟“两弹一星”精神,争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文:罗彤 来源: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中心 时间:2025-03-20 247

  3月12日,马兰基地原政委、中国国史学会“两弹一星”历史研究会常务副理事孔令才做客成电讲坛,带来“学思践悟‘两弹一星’精神,争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的主题讲座。众多青年学子,齐聚一堂,共同回溯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汲取伟大的精神力量。

  孔令才带领大家回顾了“两弹一星”的关键发展节点。1960年,第一枚导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呼啸升空;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成功爆炸,那声巨响震惊世界。1967年,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彰显中国力量。1970年,“东方红一号” 卫星成功发射,悠扬的东方红乐曲在太空奏响。孔令才说,这些伟大成就的背后,是科研工作者以身许国的赤诚,他们抛却私利,将满腔热血毫无保留地倾注于国防事业,以无畏之躯筑起国家强大的钢铁长城 。

2 1.jpg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这凝练而成的“两弹一星” 精神,字字千钧,是中国人民于艰难岁月不懈奋斗的力量源泉。孔令才表示,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马兰基地、金银滩等地作为“两弹一星”精神的重要发祥地,见证了一代又一代科研工作者风餐露宿、不畏艰苦的坚韧身影。戈壁滩上,他们就着风沙啃着玉米饭,无惧酷热严寒,日夜扎根实验室与试验场。为获取精准数据,在仪器前反复调试;为完善方案,挑灯夜战研讨至天明。他们怀揣对祖国的无限忠诚,隐姓埋名、默默耕耘,以热血与智慧将青春乃至生命都奉献给“两弹一星”事业,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两弹一星”精神。

  孔令才介绍,在“两弹一星”事业中,无数科学家用生命诠释了对祖国的忠诚与热爱。钱学森、钱三强、郭永怀等大批科学家,毅然放弃国外优渥条件,冲破重重阻碍回到祖国。郭永怀在飞机失事瞬间,以血肉之躯护住国家绝密资料,英勇之举令人动容。林俊德一生扎根马兰,参与45次核试验,生命垂危之际仍坚守岗位,践行“宁可透支生命、绝不拖欠使命”的誓言。邓稼先隐姓埋名28年,全身心投入核试验。他们心怀家国,将个人命运与国家紧密相连,为 “两弹一星”事业奉献一生,是当之无愧的共和国脊梁。

  孔令才说,“两弹一星”精神展现伟大历史使命,彰显伟大民族品格,折射伟大人生追求,照亮伟大复兴之路。戈壁滩上,老一辈科学家秉持着“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的坚定信念,“阵地七勇士”发出“死就死在阵地上,埋就埋在导弹旁”的豪迈誓言,无数科研工作者怀揣突破技术封锁的不屈决心。他们以热血与智慧,前赴后继,用行动诠释对祖国的热爱,不畏艰难、勇于登攀,凭崇高理想与奉献情怀,为复兴之路注入磅礴力量 。

2 3.jpg

  讲座尾声,孔令才寄语广大青年学子,“‘两弹一星’精神不仅是中华民族之瑰宝,亦是新时代中国青年成长成才之灯塔。”当今国际局势波谲云诡,我辈学子当立报国强国之志,铭记先辈功绩,在民族复兴征程中勇担使命,以实际行动续写时代华章。

编辑:刘瑶  / 审核:罗莎  / 发布:李果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