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成电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教育导报:电子科技大学英才实验学院:建设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试验田”
文:罗莎 本报记者 张玥 图:受访单位提供 来源:新闻中心 时间:2024-12-20 451

image.png

《教育导报》 2024年第116期(总第4011期) 导报二版

  近年来,电子科技大学英才实验学院(未来技术学院)(以下简称“英才学院”)瞄准国家未来科技发展所需,深入贯彻知识、能力、素养三螺旋的教育理念,致力于学生知识集成创新能力和科学研究创新思维的培养,构建起“课程教学+科研训练+科创竞赛”三条主线交叉融合的本科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之路,打造出一方专注于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试验田”。

一生一案,激活学生个性化发展新动能

  “刘院长,我从小就向往浩瀚星空,未来想走进航空航天领域,专注于空天先进动力技术方向的研究,您看我的培养计划该怎么定?”英才学院2022级学生覃楷钧向英才学院院长刘爽发问。

  这是今年3月英才学院“专业选择及自主设计培养方案”宣讲会上发生的一幕。不久后,覃楷钧如愿得到了自己的培养方案。这套方案既有“飞行器力学基础”“飞行器总体设计”“控制理论和飞行控制”等航空航天方向的基础课程,也有航宇先进动力技术研究方向必要的专业课程,覃楷钧在学院的助力下“走向”自己儿时的梦想。这场“圆梦之旅”得以开启,源于英才学院一项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

  今年3-6月,英才学院全面推进学生自主设计个人培养方案,将“一生一案”个性化培养模式落地实施。据刘爽介绍,该培养方案以“基础扎实+专业选择+研究交叉”为培养特色,面向院内2022级大二本科生开放申请,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专业、自主设计培养方案、自主探索科研训练。

  在英才学院,大一、大二阶段,学生需要重点掌握数理生化基础、电路信号基础,强化计算能力、科研能力,夯实基础;大三上学期,学校会为学生提供自由选择专业的机会,并就相关专业学习其核心课程,向专业“发力”;大三下学期以及大四阶段,学生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专业课程或参与相关实践,体现学科间的交叉延伸。

  “这一创新举措进一步优化了学院的培养优势,从机制上最大限度地尊重和支持同学们的个人兴趣发展。”英才学院负责教学管理与研究工作的教师张进说道。

  记者了解到,从学院召开政策宣讲、全面进行咨询指导、学生征求导师和专家意见申请制定方案,再到学院组织专家评审、多轮交流修订,学院共收到103名学生申请。最后,62名同学通过“自主设计培养方案”,为自己的专业兴趣发展开始课程计划修读。

  在此项培养计划指导下,即使学生有志于探索“高精尖”的细分领域,同样可以“吃饱吃好”。例如,经过两年的学习,英才学院2022级学生陈宇翔对量子力学产生了浓厚兴趣,他向学院提出了“量子物理”方向的培养方案申请。随后,学院为他设计了以物理学基础为主、聚焦四大力学的核心课程方案。

“研创”并行,打造人才培养新引擎

  “在英才学院,学不仅仅是学习,还是学术,也是科研。”张进表示,扎实的科研训练是学院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中之重”。

  为此,英才学院构建了从大一到大四分阶段的“看科研、做科研、强科研、深科研”科研训练体系,并与课程改革建设深度融合,引导学生自主走上学术研究道路。

  在学生大一阶段,学院邀请校内青年专家担任学生的“成长导师”,带领新生走进各大重点实验室,开展“看科研”观摩交流活动;在大二到大四,分别设置“基础科研训练 I”“基础科研训练 II”“综合科研训练”作为必修课程进入培养方案,全体学生可以自由选择科研导师,连续3年开展递进式科研训练。

  除此之外,学院还开展一系列活动,为学生搭起“科研之桥”。例如,在学院开设的“科研导师咨询交流会”现场,校内各科研团队教授支起“小桌板”,摆起特色科研“摊位”,为同学们介绍、分享自己团队的研究方向。同时,学院与校内外院士团队、中国科学院等单位的国家重点领域学术团队开展学生科研训练合作,与北大、清华相关研究机构等建立联合培养基地。

  如果说科研注重对科学问题的探索和发现,那么科创则更侧重于创新和应用。能否将科学研究的成果落地生根,同样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需要直面的问题。如何激发学生的科创动力?英才学院以各类科创竞赛及院内科协建设作为载体,给出了他们的答案。

  周五傍晚,英才学院学生李想选择利用周末时间和同学在实验室内,一起为他们所设计的“‘解放双手’眼动智能驾驶安全检测系统”进行测试。在英才学院,像李想这样热爱科学、致力于将“所学”转化为“所用”的同学并不少见。英才学院科学技术协会是这群“发明家”的“根据地”,也是学院鼓励英才学子参与科创竞赛的重要载体。近一年来,以大一大二学生为主力军的英才学子共获省部级及以上的竞赛荣誉、奖励140余人次。

培根铸魂,构建“大思政课”育人体系

  今年6月,英才学院2023级1班的同学们用自导自演的历史舞台剧《红岩》,带领大家穿越时空,再现了“绣红旗”“挖隧道”等一个个动人心魄的经典红岩故事,再次感受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

  在英才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结课考试并不是一张纸质试卷,而是一场场历史剧表演。学生需要以班级为单位自定选题,制作脚本、分配角色、构思对话,通过话剧结合朗诵的创新形式,演绎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材中的重点内容。在学期末,同学们要将创作的作品搬上舞台,在“烽火岁月映芳华峥嵘历程谱新篇”主题历史舞台剧展演活动上进行展示。

  “这次展演对我们的意义绝不仅仅是为课程的学习画上句号,我们早已将自己代入到饰演的角色当中。每一段台词,每一个动作和表情,都是我们对革命先辈的崇高致敬。”舞台剧《红岩》参演演员、英才学院学生赵奕然动情地说。

  历史舞台剧展演活动只是英才学院大思政育人的生动实践之一。为进一步推进大思政课建设,让思政教学实现“入脑入心”,学院丰富思政课堂教学形式,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加入读书分享会、校外实践、辩论赛等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引导学生感悟人生哲理;在党史学习方面,学院联合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共同举办了一场跨越四地的党史学习系列活动……

  在英才学院这片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试验田”里,学院的愿景是:“希望学生能够厚植家国情怀,成为国家所需之英才。”


  报道链接:http://jydb.scedumedia.com/DocumentElectronic/m-doc-25451.html


编辑:罗莎  / 审核:李果  / 发布:陈伟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