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成电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中国网:四年风华结硕果 电子科大这个学院举行第一届本科生毕业设计交流会
文:王李科 图:王李科 来源:自动化学院 时间:2024-06-12 1124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本科毕业设计不仅是本科教育的最后一环,也是高校学子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进行科学研究工作的一次集中展现,更是全面验证本科教育效果的系统工程。电子科技大学自动化工程学院在“新工科”建设思路的引导下,以学科交叉互融、课程内涵建设为突破口,在推动学校高峰体验课程、项目式课程的成果转化为毕业设计方面开展了系列工作,并取得了卓越成效。

117246709_b1c45e4a-429a-4797-931c-1d905af36d53_batchwm.png

  基于超宽带采样保持器的高速采集系统硬件电路设计、基于trimap自动生成及传播的前景提取方法、多智能体博弈对抗技术研究……为推动新工科与一流本科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近日,电子科技大学自动化工程学院举行第一届本科生毕业设计交流会暨优秀毕业设计评选,25件来自该学院本科毕业生毕业设计作品进行了现场展示。电子科技大学自动化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张均强,院长程玉华,副院长刘科,以及评委专家——四川大学刘晓宇教授、西南交通大学陈民武教授、东方锅炉数字化技术研发部彭雷部长、来自极米科技(该校校友企业)的高级技术专家李金桦博士、该校格拉斯哥学院徐世中教授、航空航天学院李波教授和自动化学院的刘震教授,300多名院内外师生参与了本次活动。活动中,一件件个性独特,多元化、开放性的“新工科”作品,让人不禁驻足观看,赞不绝口。

117246709_823717e3-51ac-4c3c-80ba-b751a07194c4_batchwm.png

  “我校在全面建成‘始于新生、贯通四年、逐级挑战’的‘新工科’项目式课程体系基础上,实施高峰体验项目式课程建设计划。高峰体验项目式课程建设成效显现,涌现出一批典型案例,推进了科教融汇、产教融合的新工科毕业设计环节改革,提升了真实工程场景中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能力。”据电子科技大学自动化工程学院副院长刘科介绍,高峰体验项目推动了该学院产教协同、学科深度交叉融合,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新工科”毕业设计作品来到现场进行展示。

117246709_d75e1795-d359-4248-add4-b096711418d0_batchwm.png

  当日下午,该校师生闻声而来亲临这场科技盛宴,在实物演示过程中,该学院本科毕业生作者们用专业且自信的语气为观展的师生们讲解了作品设计的理念、创新点和未来发展的空间。观展的师生们认真聆听,用心感受。或驻足欣赏,或仔细询问,或热烈讨论,每一个人都沉浸在这浓厚的学术与创意氛围之中。

117246709_632d2253-65e1-422a-8e18-61d271ead9ae_batchwm.png

  “增材制造(3D打印),颠覆了传统生产制造模式,在生物医药、航空航天、武器装备等领域应用广泛,被列入全球12项具有颠覆性影响的技术之一。作为一种材料逐层堆叠的制造方法,传统三轴制造工艺会带来台阶效应和支撑结构,影响打印质量和打印效率。”该校自动化工程学院自动化专业大四学子谭轩展出的项目为“五轴增材制造系统与曲面成型方法研究”。他介绍道,“针对传统三轴制造工艺在打印质量和打印效率上的问题,本项目提出一种五轴曲面成型方法,通过基于串并联耦合结构的五轴3D打印机器人系统,设计并验证曲面切片分层方法和路径规划算法,实现五轴无支撑结构成型的新工艺。”“在产生信号的时候,由于要产生频率频段更高的信号,因此需要用一个设备去把信号的频率扩大。”该校自动化工程学院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大四学子曹智奇在介绍自己带来的项目“基于肖特基二极管特性的太赫兹倍频器设计”时说道,“现有的这个倍频器更关注功率和效率的指标问题,因此我的整个项目的目标也是提高这个变频器的输出功率及效率,以此在实现了这一信号源之后,整个信号源的功率可以变得更大。”“示波器模拟通道带宽,一直是制约示波器测量带宽的关键指标。”该校自动化工程学院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大四学子徐艺珲,带来的项目为“5GHz高性能宽带示波器模拟通道设计”,“希望通过此次活动激励自己在仪器领域深入扎根,然后在这个方面进行更多、更丰富的探索,做出更多、更伟大的成就。”

117246709_b573ce78-0ae1-4cfa-a3c1-901234543da7_batchwm.png

  “这些设计作品体现了我学院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背后既有他们对科技创新的追求,同时也凝聚着师生对服务社会的思考和探索。”电子科技大学自动化工程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四年来,该学院老师们倾囊相授,学子们获益匪浅,展会的一件件作品不仅有着老师们的悉心指导,也有着学子们的自我创新,科创融合在此刻完成了闭环,有了具象化的展示。“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这些优秀的毕业生们必将带着学院的荣誉和期望,在各自的领域里继续发光发热,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报道链接:

  http://edu.china.com.cn/2024-06/11/content_117246709.shtml


编辑:助理编辑  / 审核:罗莎  / 发布:李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