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没有想到我这辈子还能住上楼房!”一说起近年来生活发生的大变化,家住在岑巩县大有镇大坪同心社区的田庆隆老人很感慨。2018年,他家从平庄镇宝东村易地扶贫搬迁到这里,开启了全新的生活。
田庆隆家的墙上挂着一副搬迁前后的对比照
易地扶贫搬迁是脱贫攻坚阶段“五个一批”精准扶贫的“头号工程”。大坪同心社区是岑巩县规模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14栋楼房依山傍水,舒适漂亮。74岁的田庆隆就是同心社区1969户、8304位易地搬迁群众中的一员。
为了让岑巩县易地扶贫搬迁的群众“搬得出、稳得住、有就业、能致富”,多年来,电子科技大学依托学科专业和人才优势,采取一系列创新举措,深度参与易地扶贫搬迁社区治理,让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的生活更有奔头。
大坪同心社区掠影
打造智慧社区:让“智慧管家”成为“贴心管家”
同心社区共有8304位社区群众,来自全县11个乡镇的边远山村,其中建档立卡户超过98%,且以留守的妇女、儿童和老人等“三留守”人员为主。易地扶贫搬迁让群众“挪穷窝、换穷业、拔穷根”,但搬迁之后的社区治理问题接踵而至。
目前,同心社区还没有物业,只有12名社区工作人员。社区工作面广、量大,人手远远不够,日常管理、入户走访、信息统计等工作让社区工作人员疲于应付。“刚开始,社区工作压力确实很大!”同心社区党支部书记杨永发说。
2022年7月18日,校党委书记王亚非一行到大坪同心社区调研
了解这个情况后,电子科技大学发挥电子信息学科优势,先后累计投入40余万元,携手校友企业成都方米科技有限公司开发了“智慧大坪”社区管理系统,用一套系统收纳管理了繁杂的社区人口数据,为社区工作人员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在系统后台,可以看到“居民统计”“数据画像”“特殊人群”“就业收入”“智能检测”“咨询列表”等六大板块的详细数据,通过“前台信息清晰呈现+后台数据规范管理+小程序实时更新”,实现了“社区情况一目了然,居民数据一清二楚,信息更新一键提交”。
“智慧大坪”社区管理系统界面截图
“以前,入户走访需要填很多表格;现在,在小程序里就可以采集、录入数据,而且可以很方便地分类和检索,并为群众有针对性的管理和服务。”杨永发说,“感谢电子科技大学帮我们实现了精准管理。现在,我们可以随时查询了解每家每户的情况。”
该系统还打通了社区视频监控平台,通过人脸识别对进出社区的人员进行分析,精准定位留守、独居老人等特殊人群出入和活动情况。系统还实时抓取水电用量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了解特殊人群的生活状态,并自动报告异常情况。社区工作人员发现异常,可及时入户了解处理。
为了方便群众办事、吸引群众参与社区治理,系统在移动端还开设了群众参与通道,制定积分奖励规则,鼓励社区群众通过小程序填报信息、留言咨询、建言建策。该功能投入使用后,已累计收获意见反馈4000余条,群众自发更新就业、家庭情况等信息2000余次。
目前,该系统正在根据运行情况和实际需求不断优化升级。电子科技大学校友、成都方米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郭培超表示:“服务乡村振兴是成电人的使命担当,我们将扩展更多数据、解锁更多功能,为社区群众提供更加智能的服务。”
“智慧大坪”社区管理系统移动端截图
拓展就业渠道:把“靠天吃饭”变成“不愁吃穿”
就业是民生之本,对于易地扶贫搬迁的群众来说更是如此。搬迁之前,他们在偏远山村守着几亩薄田靠天吃饭,由于自然条件差,“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如今,他们离开耕地,“吃啥用啥都得花钱”,往后的日子怎么过?关键就在促进就业!
“每天一睁眼,我就琢磨这个事!”电子科技大学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岑巩县委副书记(挂职)张泽宝说,“有就业、有收入,群众才能安居乐业。而促进就业的关键,就是分类施策、拓展渠道。”
青壮劳力是就业的主力军,也是开展就业工作的重点关注对象。张泽宝表示,当地青年人很乐意外出务工,但主要通过熟人介绍,就业渠道单一;部分人觉得地域、岗位、待遇等不太理想而暂时没有就业。这就需要努力拓展就业渠道,寻找更多出路。
许多妇女要照顾家人和孩子而没有固定的时间参加工作,但因为家庭开销的需要,也十分希望挣钱补贴家用。这就需要就业工作采取更灵活、更有针对性的举措,帮助她们兼顾家庭和工作,实现“在家门口就业”。
校地携手开展就业技能培训
社区学员在贵州省黔东南州2021年家政技能大赛中获奖
为此,电子科技大学首先强化了就业技能培训,面向同心社区群众举办“电工维修”“食品安全及烹饪”“家政服务”等实用就业技能培训,组织学校后勤保障部的师傅到同心社区授课,社区群众200余人次参加学习,有的学员还在贵州省黔东南州2021年家政技能大赛中捧回了二等奖和三等奖。
同时,学校投入资金在同心社区附近建立和改造了2个“就业帮扶车间”,设立了农产品推广销售基金,并指导贵州鸿乐源果蔬有限公司等企业用好“e帮扶”消费扶贫平台,推动公司就近解决了包括留守妇女、残疾人在内的100余位群众稳定就业,每年为建档立卡户分红11.45万元。
为了促进劳务输出, 学校安排经济与管理学院专家指导社区成立劳务公司, 打通了11个乡镇的用工渠道,覆盖建筑、采茶、插秧、烤烟等多类劳务岗位,劳动力输出将超过500余人次。
企业直播带岗活动为社区群众就业牵线搭桥
2022年6月30日,学校积极携手成都市就业服务管理局,联合展开岑巩县易地扶贫搬迁社区群众赴蓉就业动员会暨成都企业直播带岗活动。活动当天就有200余人提交了就业意向表。学校还联合“智联招聘”为社区未就业大学生提供就业指导公益课、举办网络视频 就业双选会,多名大学生顺利签约。
“微电子订单班”学员参加顶岗实习
在电子科技大学校友会的推动下,校友企业杰群电子科技(东莞)有限公司在岑巩县中等职业学校设立了“微电子订单班”,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的机会,目前已有53名易地搬迁户的学生毕业后顺利在企业就业。
激发社区活力:从“同心社区”奔向“繁荣发展”
在持续实施“精准治理计划”以打造智慧社区、实施“就业增收计划”以促进就业的同时,电子科技大学深入推进“教育赋能计划”“健康提升计划”和“实践育人计划”等“组合拳”,促进同心社区的全面繁荣发展。
教育帮扶系列举措促进乡村教育振兴和教育振兴乡村双向循环
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途径,而孩子是易地扶贫搬迁家庭的未来。同心社区的孩子们主要在岑巩四中、四小学习,因此,对这些学校的帮扶就是对孩子们以及他们家庭的帮扶。近年来,电子科技大学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不断提升岑巩县基础教育水平:派遣电子科大附属中小学教师到岑巩开展培训,并组织四中、四小的60多名教师赴电子科大附属中小学跟岗学习;举办黔东南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论坛,包括四中、四小在内的全县42所中小学、幼儿园以及13所贵州省和四川省中小学的教师代表参加研讨;建设覆盖包括四中、四小在内的县域30所中小学校的“空中课堂”,让易地扶贫搬迁社区的1000余名学生共享到优质教学资源;推动电子科技大学实验中学与岑巩四中、电子科技大学附小与岑巩四小分别结成联盟学校,助力提升其办学治校的水平和质量。电子科技大学还专项资助100余名易地搬迁社区的学生到电子科技大学附属中小学参观学习,并派遣研究生支教团赴岑巩四中长期支教。岑巩四中也选派多名优秀科创老师赴电子科技大学开展机器人课堂跟班培训。
送医送药温暖群众的心田
为了增强社区群众的身心健康,电子科技大学及其附属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携手搭建了远程医疗平台为社区群众在线问诊,帮助100余名群众解除病痛;派出多批医疗骨干开展健康义诊,服务群众600余人次,免费针灸300余人次,儿童牙齿健康体检25人次,提供健康咨询100余人次。同时,培训社区医疗室和卫生院医护人员500余人次,提升了当地医护人员专业技术水平。
为了推动社区治理,电子科技大学每年选派30余名师生到社区进行社会实践,通过担任社区干部助理等方式深入参与社区工作;学校40个教职工党支部“结对”帮扶岑巩四中、四小的40个易地扶贫搬迁社区留守儿童。电子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还牵头组织学术论坛,邀请专家学者为社区治理“把脉问诊”,并引导研究生把论文写在社区一线。
多彩的文化活动丰富了群众生活
如今的同心社区,安定和谐、丰富多彩。在社区中心广场,由电子科技大学捐建的社区文化广场电子屏,集政策资讯、同城生活、文化体验、讲座培训为一体,成为社区信息共享的“集散地”。在这里,文化活动“一月一主题、月月有活动、全年不断线”,电子科技大学大学生艺术团、思州战鼓队、傩技傩戏、金钱棍、侗族大歌等均应邀到社区表演。
“同心夜校”让社区群众心连心
为迎接党的101岁生日,电子科技大学还联合同心社区党支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讲授主题党课、观看红色电影,并为老党员颁发“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过集体政治生日、重温入党誓词,助推社区党建迸发新活力;举办“同心夜校”,邀请专家教授围绕婚姻家庭、法律知识、心理健康、亲子关系、健康常识等开设讲座,培训社区群众1250余人次。
“老有所养,幼有所教,贫有所依,难有所助,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这正是同心社区今天的生动写照。如今,同心社区已经形成了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居委会为基础、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社区治理体系。2020年12月,大坪同心社区被评为贵州省文明单位;2021年10月,大坪同心社区被评为贵州省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示范点。
在脱贫攻坚阶段,岑巩县共建成四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完成搬迁4249户18876人。“大坪同心社区的实践为易地扶贫搬迁社区的建设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岑巩县委书记陈正锋表示,“电子科技大学用心用情、真抓实干,既为岑巩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编辑:王晓刚 / 审核:王晓刚 / 发布:陈伟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