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海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我与新时代”主题征文】乡野间的“老有所终”
文:何蔚阳 来源:软件学院 时间:2022-04-27 920

【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作为新时代的见证者、参与者、推动者,我们身处发展浪潮与行业变革中,回顾来时路,心中有诸多感悟和思考。《电子科大报》面向广大师生员工和校友征稿,期待各位成电人围绕“我与新时代”主题,讲述党的十八大以来个人的成长进步、家庭单位的变化、行业的变革重塑以及国家稳步发展等方面的生动故事、深切感受。新闻中心将逐步发布分享优秀作品,以飨读者。本文为信息与软件工程学院2021级研究生何蔚阳的作品。


“老有所终”是穿越千年的梦想,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礼记·礼运篇》有云:“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今年春节,我回了一趟乡下的外婆家,不禁感叹新农村建设的巨大成果,并赞叹党对于乡村养老问题解决的全面化、体系化、可持续化和人文关怀。

在老年人的医疗保障方面,变“乡村医生”为“规范就医”。以前老一辈就医只有村里的一个小小卫生所,设施设备不齐全,药物不够用,小伤小痛可以在卫生所处理,稍大一些的病需要到县医院看病。现在,卫生所不仅焕然一新,县里的医疗水平也有了大幅提高,引入了一批高级的医疗设备,助力医疗水平的提升,并针对地区的特定人群设立了多个特色科室。此外,还引入先进医疗理念,提高了城乡健康管理水平。就农村老人群体健康意识薄弱、自我健康管理意识淡薄等短板问题,还通过村里的广播和公告栏时常开展健康养生宣传教育,加强乡村健康意识建设。

在老年人的住房质量方面,变“旧农村”为“新农村”。印象中的乡下是一排排砖瓦旧房,石砌的台阶两边总是长满青苔,每逢下雨走台阶都要小心翼翼。如今,大多数人已经搬进了“新农村”,每一户都安装有防盗门防盗窗,提高了居住安全性。曾经每家每户都有一个储存井水的“大台子”,现如今新里也有了自来水,生活更方便。

在老年人的娱乐方式方面,变“繁重农活”为“休闲养老”。曾经干农活都是纯手工,如今变成了自动化或半自动化,农活不再繁重,产量却丝毫不减。留在农村的老人也不再是劳动主力。但他们养成了勤劳习惯,根本闲不下来,于是他们往往会转向轻度的体力劳动,例如帮助新农村建设、修路、退耕还林等等。随着自媒体的兴起,老年人也能参与到时代的潮流中来,娱乐方式不局限于电视、劳动、下棋等等。

在老年人的生活设施方面,变“山路进县城”为“直线进县城”。从过去的崎岖小路到如今的沥青公路,出村进城的道路更加便利。以前,村里人最怕有突发疾病等紧急的事儿去城里,路很崎岖、人很焦急,现在,“羊肠道”不再,“康庄路”铺开,“幸福梦”入怀,人们更多了一份淡定与从容。

在老年人的自我价值方面,变“养老”为“享老”。在乡政府的旁边,新修了一家养老院,由于入住的老人往往都是附近的,所以这所养老院也自由一点,更像一个提供食宿的农家乐,日常生活安排好,环境卫生搞得好,老人可以在养老院里参与各种集体活动,生活也不再孤单。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重要成就,尤其是在社会建设方面,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社会治理社会化、法制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大幅提升,发展了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的良好局面,续写了社会长期稳定奇迹。而乡下的外婆家发生的变化,正是这个时代的生动写照!


链接:“我与新时代”主题征文


编辑:王晓刚  / 审核:王晓刚  / 发布:王晓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