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一流本科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新工科】 航空航天学院新生项目课建设初显成效
文:航空航天学院 图:航空航天学院 来源:航空航天学院 教务处 时间:2022-04-01 30355

  如何让大一新生尽快转变学习方式,适应大学自主学习的要求?如何以工程项目为牵引激发大一新生的学习热情和动手能力?近年来,航空航天学院积极响应学校“关于开发基于项目的新生课程教改专项”的号召,开设了一批新生项目课程,受到学生“追捧”,打造出以《软体飞行器制作与挑战》为代表的“招牌”课,课程建设成效初显。

  2019年,航空航天学院围绕新生项目课程建设的思想、目的和要求开展了积极的探索和研究活动,“新生项目课程:面向未来航空航天拔尖人才的工程认知与工程体验”项目获校第一批立项建设。该项目包括6门课程,分别是《软体飞行器制作与挑战》(任课老师:周娴)、《团队与系统项目》(任课老师:任玉琢、周娴)、《工程挑战》(任课老师:刘磊、曹勇)、《基于USRP无人机通信波形与控制过程认识》(任课老师:唐杰)、《战术对抗激光模拟》(任课老师:邓科),这6门课程全部被纳入到培养方案中。

  参与课程建设的老师们经过半年的努力,于2019年秋季和2020年春季学期全部开课。开课以来,相关课程受到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截止目前,受益学生达746人次。其中周娴老师讲授的《软体飞行器制作与挑战》尤其受同学们的喜爱和追捧,是学院的“招牌”新生项目课。该课程在2018年就已经作为一门项目式创新课程开课,目前已完整开设5轮,受益学生达448人。从学生的文字评教反映出:课程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主动学习和工程实践等方面效果显著。在各类交流展示活动中,该课程都获得了校内外较高的评价。在今年举行的第二届电子科技大学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中,这门课程脱颖而出,收获了一等奖的好成绩。

1.png

“软体飞行器制作与挑战”文字评教

2.png

“软体飞行器制作与挑战”学生作品

33.png

“软体飞行器制作与挑战”课堂实录

  “软体飞行器制作与挑战”的教学创新思路来源于对当前学情的客观分析,该门课的授课对象是大一新生,周娴老师认为该阶段学情有三个痛点:第一,学生在高中阶段一直是被动地接收式的学习,这种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大学的学习;第二,大学阶段后续课程难度逐渐加大,对学生的知识准备和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如果学生没有主动学习的能力,就会非常被动,感觉学业压力很大;第三,学生一直以来都是以学习书本知识为主,很少动手,缺乏做实际工程项目的经验和能力,不能学以致用。《软体飞行器制作与挑战》这门课程就是为了解决这三个痛点而进行设计。首先,课程通过趣味主题与竞赛相结合,以实际工程项目为牵引,唤起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兴趣。其次,同学们不是不愿意学,而是不适应主动地去学,把他们的好奇心唤起之后,通过整合数字化教学资源,引导学生由原来的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

4.jpg

“软体飞行器制作与挑战”教学创新思路

  《软体飞行器制作与挑战》在课程设计方面有三个特点:一是通过趣味主题与竞赛相结合,以实际工程项目为牵引,唤起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激发兴趣这一点上,首先通过视频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软体飞行器,其次在课堂上和学生进行开放式交流,消除他们的畏难情绪,最终让学生知道本课程就是自己动手做一个飞行玩具。二是通过整合数字化教学资源,引导学生由原来的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课程整合了MOOC平台、B站上的各种软硬件学习资源,让学生主动去学习。雨课堂把控学习进度、检查学生自学效果,在线虚拟仿真平台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动手实践,动态验证记设计效果。课堂学时主要进行研讨、答疑。通过整合开源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搭建混合式教学平台、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形成了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范式;三是采用纵横结合的教学设计,以问题为牵引,通过递进的问题设计,促使学生依据理论解决实际工程问题。首先让学生解决浮空的问题,第二步解决前进问题,第三步再解决转向,最后解决按轨迹快速飞行。在横向教学设计上,引导学生主动关联到已学知识,通常学生都会主动提出几种整体结构设计方案,并分析测试各个方案优劣,最终选出最优方案。在纵向教学设计上,对于未学习理论知识,通过案例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本科教学是大学的底色和根本,课程是教学的基本单位和基石,课堂连接着民族与未来。在学校奋进“十四五”,谋求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航空航天学院将坚守“以本为本”,持续推进新工科建设,为我国航空航天领域高质量人才培养做出实质性贡献。


编辑:林坤  / 审核:林坤  / 发布:陈伟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