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编者按】5月12日,学校在清水河校区隆重举行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暨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进会。会上,资源与环境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何彬彬教授,自动化工程学院辅导员、学校派驻岑巩县塔山村第一书记赵冰,1982级校友、成都韩希云遇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朱汪龙,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本科生、“积淀情忆”云实践队队员陈思佳,分别代表获奖集体和个人做了交流发言。以下是赵冰的发言内容:
老师们、同学们、校友们: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有这个机会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和塔山村的故事。我是2016年3月份从成都去到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岑巩县大有镇塔山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转眼已经五年多时间,1800多个日夜。转过头去看,充满了回忆,更有对未来的期许。
一、十字路口的选择
五年前,当这个选择摆在我面前的时候,有些突然,有些意外,也有些忐忑。在此之前,对于精准扶贫可谓是完全不了解。思考了一天,查阅了资料,终于做了决定,去!两个星期后,就踏上了远赴贵州的旅途。当孤身一人站在村委会大院,五味杂陈。没有时间犹豫,干!
驻村的日子,有过艰辛:潮湿的天气,霉臭的房间,辛辣的食物,胃痛的彻夜难眠;有过伤心:背井离乡,孤身一人,却又遇到群众的不理解、猜忌、甚至嘲笑……
怎么坚持下去的?我自己也在回忆。也许是冬日里走村串寨叨扰村民时,对方的嘘寒与问暖;也许是节假日看望困难老人时,老人脱口而出“你们比我亲闺女都亲”的肯定;也许是看到贫困群众向命运挑战时的振奋;也许是看到村庄一点点变化时的喜悦……我想,这些就是坚持下去的理由。
二、脱贫攻坚要这么干
吃住在村,融入群众,学习一些优秀做法,明白了脱贫攻坚是一个系统的工作。我们需要通过党建来凝聚人心,需要通过产业、就业来提高群众收入,需要通过教育来“志智双扶”,来阻断贫穷的代际传递,还要统筹做好医疗、住房、安全饮水、环境卫生、基础设施等等保障工作。每一项工作都是艰苦的,尤其是到了最后啃硬骨头的时候,所有扶贫干部,一年365天,放弃节假日,坚守在塔山村,这是奉献,是为家,为大家,更是为国家!
我们打造智慧党建,凝心聚力谋发展;我们打造智慧猪场,为贫困地区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用电子信息+带动农业快速发展;我们设立教育奖助金、开展爱心一帮一,确保没有一个学生因贫困而辍学……现在的塔山村,夯实了战斗堡垒,打造了国情教育基地,建成了现代化养殖场,建设了致富林,培养了一批能人,建设了广播站、文化广场、文化墙,正在努力建设“数字塔山”,更留下了一段关于奋斗的塔山故事。慢慢的,我们形成了“一五一十”的发展思路,我们通过打造“十个一”工程,来建设产业美、环境美、心灵美、行为美、荷包美的“五美”新塔山!
三、青春无悔,感谢曾经的选择
我们走了很远的路,付出了很多的努力,我们战疫,我们战贫,我们抗击洪水,我们雹灾救援,我们抢收秋粮……终于,我们走向了脱贫攻坚的终点,战胜了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
2021年,我们整装再出发。3月12日,130棵银杏树从电子科技大学运送到贵州岑巩,与此同时,20棵思州柚也来到了咱们电子科大,这是一场双向的奔赴,更显情深义重,成电与岑巩的友谊将一直延续下去。
很喜欢一句话:“当个人成长与祖国的成长同步,才能实现最大的人生价值”。努力过,拼搏过,全力以赴过,便无愧于心,感谢曾经的选择。
我很庆幸,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学校累计有45名干部奔赴扶贫一线,把他乡作故乡,舍小家为大家,付出智慧和心血,全身心投入这场战役。在一线扶贫期间,有2名同志的孩子出生,未能很好尽到为人父的家庭责任;有3名同志推迟婚期,把最深的爱恋留在了大山里;1名同志母亲重病,只能把深深的自责牵挂写在扶贫日记里。
我想代表成电的扶贫干部,用三个词语来做结语。
首先是感恩。感恩这一路走来所有的人,做了不一样的选择,有了不一样的经历,得到了满满的收获和成长。当我们追逐梦想,当梦想变成现实,心中是充满激动和幸福的。我要特别感谢电子科大,感谢各位老师、同学、校友,正是有这么强大的后盾,我们才能在前线奋力拼搏,美丽乡村也在一步步变成现实。
其次是自豪。“尘埃岂能掩芳华,炎黄浩瀚沐苍霞;上下五千岁月似流沙,不枉魂魄入华夏。”我自豪,我是中国人,我自豪,我是中国共产党人!见证了、亲历了百年大党带领中国人民战胜千百年来绝对贫穷的命运,千万共产党人冲锋在前,亿万人民群众团结奋进,这是一部人间战贫的气势磅礴的伟大史诗!
最后是振奋。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通过奋斗,披荆斩棘,走过了万水千山。我们还要继续奋斗,勇往直前,创造更加灿烂的辉煌!”脱贫攻坚取得了圆满胜利,乡村振兴已经拉开序幕,在这里,也真诚的希望老师们、同学们、校友们,继续行动起来。在贵州,在四川,在新疆、西藏,在祖国的广袤大地上,成电人大有可为!
谢谢大家!
编辑:王晓刚 / 审核:王晓刚 / 发布:陈伟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