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一流本科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新工科:科研育人新工程教育计划】科研育人“卓越成长计划”开展暑期学术提升夏令营
文:教务处 来源:教务处 时间:2020-07-29 7559

  伴随着“停课不停学”的学期进入尾声,“卓越成长计划”的同学们马不停蹄地进入了由杨建宇教授“科研育人”新工程教育计划团队教师们精心策划的暑期学术提升夏令营。

  7月20日,电子科大“百人计划”人选者崔国龙教授进行了题为“科技论文写作与规范”的专题线上讲座。崔国龙教授已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检索论文100余篇,ESI高被引论文4篇;撰写英文书籍章节4部,具有丰富的写作经验和精准的学术视角。崔国龙教授深入浅出地用“如何讲一个好故事”开篇,对论文的标题、摘要、引言、问题、方法、结果、结论和参考文献进行了剖析,对每一部分的要领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并以自己的多篇高被引论文示例展示写作技巧。

  崔国龙教授作为IEEE Access和SIVP两个SCI期刊编委,《雷达学报》、《雷达科学与技术》期刊编委,分别从读者、作者和编委三个不同维度阐释了科学论文的写作要义,让同学们从“如何读、如何写、如何审”多方面去思考问题。讲座持续了近2个小时,“卓越成长计划”的同学反映自己获益匪浅,感谢崔国龙教授的无私分享,将进一步摸索实践高水平科技论文写作,期待得到老师们更多的秘籍传授。

QQ截图20200729132653.jpg

  易伟教授面向选择“全天候微波感知系统设计”与“无人集群系统设计”的50余位同学,展开了“运动目标检测跟踪技术”的专题实践课程。课程旨在唤起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自由探索未知领域,点燃学生的内在驱动力。课程针对具备不同基础的大一大二同学,从概率论中高斯分布等数学基础切入,引申到目标统计甚至目标跟踪滤波问题,并以“智慧城市交通场景感知”、“细胞迁移行为观测”、“空间碎片监测”、“激光雷达”等实际科研课题展示理论应用。该专题课堂不同于传统课堂,将本来属于概率论、统计信号处理、雷达原理等课程的知识点进行重组,并以教学案例为单元进行课程教学,层层深入,引导学生去思考学科背后的实际内涵。

  课程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形式,针对课程最后提出的问题进行研究与汇报,让课程不止于课堂教授,更多的转向为实践探究。帮助同学们经过实践课程后得到科研训练,提升专业认知与科研思维。该专题计划最后的考核是处理一批盲数据,在没有任何先验信息的情况下,同学们需要运用新学的知识,检测并跟踪出数据中的多个运动目标。在最后的答辩中,五个小组的同学成功检测并跟踪上了目标。其中有几个小组甚至超出了考核要求,把学到的检测跟踪知识进行创新性的实践运用。例如,2018级虞绪尧等同学的小组在处理好盲数据的基础上,还利用车载毫米波雷达平台采集数据,完成了运动人体检测跟踪实验。

66.png55.png

  史创老师则带领“智能人机声音交互系统”的同学们以实战方式参加了由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声学信号处理技术委员会(AASP)组织的第六届声学场景识别与事件检测(DCASE 2020)赛事。DCASE赛事的前身是由英国伦敦玛丽女王大学(Queen Mary University of London)在2013年发起的声学场景识别挑战,后继由芬兰坦佩雷理工大学(Tamper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承办并不断完善,近些年引起了国内外众多尖端声学研究界的广泛关注。本次DCASE 2020比赛设置了包括声学场景识别、异常机器声音的非监督识别、声学事件检测、声学事件分离、城市声音标记和自动为音频生成标题纪要共计5大任务,吸引了包括亚马逊、英特尔、高通骁龙等国际公司和清华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顶级高校的138至队伍、473个有效系统参赛。“卓越成长计划”的11名同学组成了4个参赛队伍,首先按照各自的兴趣选择任务,再从零开始搭建机器学习开发环境,学习和改进基线系统,提出自己的模型构想,不断调试参数,最后完成了10个有效系统和4份全英文技术报告的提交。作为大二的本科生与成名已久的科研团队在同一赛事中角逐,让同学们既大开眼界,也倍感压力。同学们在此次实战后均纷纷表示这是一次难忘的经历,“希望将来能继续参加类似的比赛”,“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需躬行”,“路漫漫其修远兮,还有很多东西要学习”。




编辑:林坤  / 审核:林坤  / 发布:陈伟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