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 术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学术讲座:非晶材料及其研究进展
文:高洁 图:高洁 来源:物理学院 时间:2019-11-07 4253

  一、主 题:非晶材料及其研究进展  

  二、主讲人: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汪卫华 院士  

  三、时 间:2019年11月11日(周一)9:00-10:00  

  四、地 点:沙河校区物理学院204会议室  

  五、主持人:物理学院 王秉中 教授  

  六、内容简介:

  非晶态物质是一种微观结构长程无序、能量长期处于亚稳态的复杂多体相互作用体系。非晶态合金(又称金属玻璃)是50多年前发现的一类新型的非晶材料,由于结合了金属和非晶态材料的特性,表现出许多新奇和优异的力学和物理性质,在很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非晶合金具有连续可调的成分、简单无序的原子结构、丰富多变的材料性质, 为研究非晶态物理中的许多共性科学问题提供了理想的模型材料。块体非晶合金的发展更是将玻璃和液体及其相关科学问题的研究推进到凝聚态物理和材料科学的研究前沿。新世纪以来,国内外学者在新型非晶合金的制备、物性以及相关机理的研究上均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特别是近期,低维非晶合金、机器学习及材料基因等概念与非晶的结合给非晶材料的发展和应用均带来了新的思路。  

  七、主讲人简介:

Wang.jpg

  汪卫华,1993年在中科院物理所获博士学位,1994年至1997年先后在德国Gottingen大学、柏林Hahn-Mitner 所作博士后和洪堡学者。现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课题组长,中国科学院极端条件物理重点实验室主任。1999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03-2012年国家基金委非晶材料和物理研究创新群体学术带头人,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物理学会会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院士。主要从事非晶态物理,新型非晶、纳米材料及其它亚稳材料在高压、低温、微重力等极端条件下的制备、结构、物性研究。在块体非晶合金形成机制、新材料开发和形变机制等方面做出了系统性和创新性成果。提出了从弹性角度研究非晶合金形成、结构和性能的新思路和方法,建立了合成非晶合金、调控非晶性能的弹性模量判据,揭示了非晶合金形变和断裂的动力学和结构特征,开发出一系列高性能、厘米级的非晶合金材料,并系统研究了它们的微结构及物理性能,建立了一些有自己特色的制备和研究亚稳材料的方法。  



                         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

                            物理学院

                           2019年11月5日


编辑:杨棋凌  / 审核:罗莎  / 发布:陈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