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CCTV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超级工程》,BBC纪录片《地球:神奇的一天》,电影《我和我的祖国》《流浪地球》《功夫熊猫3》等,这些作品里都有他和团队创作的音乐。他就是我校2003级通信学院(现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校友阿鲲(原名陈鲲)。
一个“理工男”为什么选择跨界搞音乐?而且搞得如此传奇?10月10日,著名影视剧作曲家、音乐制作人陈鲲校友受邀做客“成电讲坛”,在清水河校区给出了答案。他说:“电子信息技术和理工科思维模式可以运用在包括音乐在内的任何一个行业中,我们理工科未来有很大的优势。”
阿鲲生于1984年,现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出版专著《Adobe Audition 2.0音频处理入门》《Adobe Audition 2.0音频处理精通》等。他创办的“阿鲲音乐工作室”是国内著名的影视音乐、游戏音乐制作工作室,自成立以来先后完成超过150个项目,其中包括国内外众多著名导演、著名游戏开发公司以及好莱坞独立制片电影等项目的配乐。
他4岁就开始学钢琴,同时展现出了很高的理科天赋:从小对数学格外开窍、高中就读于理科尖子实验班、全市编程比赛拿到第三名。2003年,他以钢琴专业艺术特长生的身份考入电子科技大学,就读于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代码的编写对他来说游刃有余,电路分析更是取得了期末全班最高分的好成绩。然而,正是在这样一所理工科高校,让他至今感慨:“我的古典乐基础和创业的起点,都是在电子科技大学!”
在电子科大,他加入了学校交响乐团。相较于其他弦乐、打击乐、管弦乐等声部,交响乐团对钢琴声部的需求并不大。他一度“无所事事”,整日“流窜”于各个声部,不料歪打正着,反而学习到了不同乐器的特点、不同声部的协调配合,甚至成为了交响乐团的指挥助理。根据老师的建议,他还加入电声乐团,担任键盘手,因此接触到了摇滚乐、电子音乐。由此开始,他尝试音乐制作,并逐渐开启了自己的音乐之路。
大三时,他面临过一个重要的选择。“同学们都开始在双选会上展示自我,而我则陷入了困惑:究竟是从事通讯工程专业的工作,还是根据兴趣继续自己的音乐之路?”通过理性的分析,他决定选择音乐,为自己的音乐梦提供一次起飞的机会。
这一年,他成立了自己的第一家音乐公司。公司成立伊始,事业并没有什么起色。可他坚持每个月记录财务收入,目的是用大学创业的经历测试“用自己喜欢的事养活自己”究竟能得到什么结果。他说:“测试结果比创业本身更重要!”
当时,全国高校举办名为“高雅艺术进校园”的活动,作为交响乐团的成员,他有机会到各个大学演出。借这个机会,他努力联系每一个需要作品的公司。然而,一百封邮件送出,收到的回复却少而又少。
连续坚持了五个月后,他终于收到第一家手机游戏公司的邀约。随着国内游戏市场迅速发展,对音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他在电子科大打下了坚实的理工科基础、浸润了浓厚的理工科气息,因此,与游戏公司的合作十分顺畅,事业渐渐走向正轨,公司积累了越来越多的作品,这也坚定了他继续深造音乐的信念。
谈及今天的成就,他说:“理工科的知识背景和音乐作曲专业知识的碰撞,让我的音乐跟别人的不太一样。在母校的学习,让我有了从事音乐创作的特殊优势。”他认为,音乐在本质上也是一种特殊的信息波。
在《流浪地球》和《我和我的祖国》配乐中,他就运用了电子音乐的元素。尤其是在《流浪地球》这类科幻片而言,他的理工科背景再合适不过。在现场播放《流浪地球》的主题音乐时,他解读了电影结尾处地球拖着“尾巴”飞速掠过太空时响起的电子乐,他说:“这段音乐我完全使用了电音合成器,预示着人类的新征程已经开始,我们不再回望过去,而是奔向全新的世界。”
对电子信息技术的学习和运用,让他在实践电子音乐的制作与合成上也颇有一番“技术帝”的优势。在工作中,他尽可能地利用通讯专业知识,如利用“以太网”制作出“私有云”连接多台电脑,实现随时调用不同声部的音乐库;通过分布式运算,实现信号的低延时;利用版本号让工作进程高效明确。他说:“非常谢谢学校的培养和老师的关怀、帮助,母校成为了我一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果我一直都待在音乐学院,没有在母校学习的经历的话,可能今天就不会像现在这样了。”
在提问环节,现场气氛十分热烈。同学们围绕中国音乐产业现状、就业和人生选择、工作时的合作沟通等纷纷向陈鲲校友提问,他都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进行了详细解答。活动结束后,许多同学与陈鲲校友校友进一步交流,并合影留念。
本次讲座由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中心主办。
编辑:王晓刚 / 审核:王晓刚 / 发布:陈伟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