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话我一直记在心里。正因如此,宿舍里的一方小小的书桌,总让我壮怀激烈、感慨万千。
曾经,中国知识分子痛心呼喊:“偌大的中国,竟然没有一块地方安放一张书桌!”这种呼喊中,迸发着一股青春热血,像火一样热烈燃烧。
这把火在五四的呐喊声中燃过,在井冈山不眠的村庄燃过,在周总理奋发图强的书页上点起,在毛主席大气磅礴的诗词中燃过——这把火一燃就燃过了百年。
从“救亡图存”到“强国富民”,这是不同时代共同的旋律。复兴国家的志向,就像那纷飞的火星,点燃了青年人的壮志。而如今,尘烟荡尽,在这个伟大的时代,成电青年是否从先辈们手中接过了火炬呢?
早上七点,走过静谧的图书馆,早已有一些人守候在大门前等待开馆。对知识的渴求就像一种相思病,人与书之间的映照有时候是溢出又咽下的情感激荡。
上午九点,品学楼,专注的眼神,求知的渴望,都化作笔记上鲜活的墨迹。学生用眼神捕捉着老师说出的每一句话。
中午十二点,食堂里不乏有人讨论着课上的题目,搬到课下的领受有时候怕是还要比课上深些,他们忙着打开思路,激烈的讨论一轮接着一轮。
有句话说:“凡眼中所见尽是东西,耳中所闻全是动静。”我看可以改成:“凡眼中所见尽是风景,耳中所闻全是心声。”成电巍巍,求知若渴的景象在这里蔚然成风。
能够知道“学在成电”的人是过来人,能够践行学在成电的是明白人,成电之雄起不能不赖以其优良学风的养成,我们深知扎实的学业能力和学识修养才能塑造卓越的成电人。
那些一个个送走月亮,追赶太阳的成电青年就是这个学校最靓丽的风景线,他们用永远奋斗的姿态向我们昭示什么才是拥梦前行的身影,什么才是最美的青春。
编辑:王晓刚 / 审核:王晓刚 / 发布:王晓刚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