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海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杂谈】吃苦是一剂补药
文:萧鉴昌 来源:离退休工作处 时间:2018-10-10 2186

  “良药苦口利于病”。对人生而言,“良药”就相当于旅程中的艰苦跋涉。罗马作家大加图认为:“学问是苦根上长出来的甜果”。其实,无论所攻何业,同样离不开吃苦耐劳的精神。正如我国现代数学家华罗庚在诗中所说:“勤能补拙是良训,一份辛苦一份才”。有哲人说,吃苦是奋进人生的一种补药,吃苦能补精神、补信念、补品格、补才能,使人由苦至甜,达到理想的彼岸。

  志从苦中砺。精金美玉的人格,须向薄冰履过。古往今来,凡志存高远者,必先立志献身,献身信仰历程,必如孟子所说,是“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艰辛磨砺。正是这样的人生淬炼,才使思想跃然升华,信仰愈加坚定,毅力不断坚强,人格日臻完善,从容实现远大的人生抱负。朱德、贺龙等无数老一辈革命家励志献身信仰,或舍弃高官厚禄,或告别富裕生活,矢志投身艰苦的革命斗争,皆经历了一个浴火重生的历程,正所谓“吃苦励志,苦生芳华”。

  才从苦中来。法国的巴尔扎克说“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能者是一笔财富,对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立志,是奋斗人生的一门必修课,立学成才,尤其要呕心沥血、渐入佳境的修炼与升华。正如著名学者王国维所阐述的三种境界:始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继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终而“慕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日本的山本有三曾说:“年轻时没有尝过苦水的人不能立志,我把‘幸苦’当作我的‘老师’”。立志报效祖国的成电人,要把国家的需要作为苦学的奋斗目标。校党委书记王亚非在2018年新生毕业典礼的致辞中,希望学子们勇于创新、敢于担当,并以同学们比较关注的中美贸易战为例,提醒学子们认识到自主创新的极端重要性,因为美国在关键技术领域“芯片”上卡住我们,让我们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作为中国电子信息领域综合实力最强的成电学子,希望用你们的硬实力、真本领,在电子信息领域对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这应该是我们成电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成电人不来完成,谁来完成?在毕业晚会上已有同学回答:成电人捐一颗“中国芯”,造一个“成电系”的操作系统,等等。这是成电人舍我其谁的勇于担当精神!

  功从苦中来。没有汗水,难有收获;安于享受,难以建功。艰苦是拓荒者的底色,坚忍乃创业者的特征。正如列别捷夫所言:“平静的湖面,练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环境,选不出时代的伟人”。哲人有言,一切希望和理想,都要靠咬牙挺着,一直挺来成功的曙光。古往今来,凡卓尔不群者在创造辉煌事业的背后,无一不是经历“九死一生”的磨练而取得丰硕“甜果”的。司马迁虽遭宫刑,却给我们留下了震古烁今的辉煌巨作——《史记》。提取青蒿素的屠呦呦经历了190多次失败,在科学界这不是罕有的特例。为什么那么多科学家遇挫不馁,愈挫愈强?从根本上说,正是对科技创新的艰苦追求,正是有强烈的爱国心和报国志。从钱学森、邓稼先到黄旭华、黄大年等优秀科学家,他们的科学之路无不证明:目标愈崇高,愈能激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创新愈艰苦,愈能彰显英雄本色。于他们而言,没有迈不过的沟坎,没有攀登不上的高峰。

  山有脊梁而巍峨,人有精神而挺立。这种精神,就是不惜对事业的艰苦创造,对人生价值的追求。长了这种精神,在创新的征途中,就能胜不骄、败不馁,愈战愈奋进,以“九死而未悔”的追求,采撷成功的果实,书写灿烂的人生。无数建功立业者的经历表明:“看似寻常最其崛,诚如容易却艰辛。”

编辑:王晓刚  / 审核:王晓刚  / 发布:王晓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