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校纪念周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成电讲坛】诺奖得主爱德华·莫兹畅谈脑科学与人工智能
文:陈思宇 杨棋凌 图:逆光摄影 来源:学生记者团 时间:2018-09-28 7642

  9月27日下午,2014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获得者之一、挪威心理学家、神经科学家爱德华·莫泽(Edvard Moser)教授做客成电讲坛,分享了自己在神经科学领域的研究成果,以及对人工智能领域的影响。

  该讲座是由教育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中国银行和中国青年报社主办的2018年“助学·筑梦·铸人”系列活动走进电子科大的首场活动。爱德华·莫泽现为挪威科技大学卡夫利科系统神经科学研究所和记忆生物学中心创始主任,2013年获“霍维茨奖”。2014年,他与妻子以及他们共同的导师因发现大脑内控制定位和空间感的“栅格细胞”获得了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

_DSC5007.JPG

  讲座之前,校党委副书记申小蓉在清水河校区会见了爱德华·莫泽教授,并为他颁发名誉教授聘书、佩戴成电校徽。申小蓉介绍了学校的“双一流”建设,尤其是生命科学和信息医学的建设发展,并邀请爱德华·莫泽教授常来成电交流,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更多合作。

  爱德华·莫泽教授对电子科技大学发展信息医学表示充分肯定,并了解了学校在神经认知科学、生命科学以及心理学等领域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情况,并表示自己很愿意与成电学子交流分享。他期待与电子科技大学在科学研究、博士后培养等方面加强合作。

02.jpg

03.jpg

  随后,爱德华·莫泽教授来到图书馆求实厅,与成电师生交流分享了自己在神经科学领域的研究经历和成果,以及进一步把研究推广到“机器学习”领域的收获。他首选从20世纪30年代的行为科学研究出发,以大脑及内嗅皮层(entorhinal cortex)细胞的研究为线索,追溯了科技“尚未飞跃的时代”的研究状况。

  “由于对大脑细胞的研究技术不足,而且也不够受重视,当时的行为科学家仅将大脑的存在看作是‘知识黑箱’,未做过多了解。”他说,“随着实验环境的大幅度改善,神经科学家开始获取更多的话语权,通过监控实验室小鼠的脑细胞活动,意外发现在对特定位置作出反应时,小鼠的某类细胞会呈现出明显活跃的状态。这便是诺奖王冠上的‘宝石’——‘栅格细胞’(grid cell)。”

  他进一步指出,在时间感及对应脑细胞的研究方面,华裔科学家Albert Tsao已经在今年的Nature期刊上发表了最新的研究成果。他凝练地介绍了这篇论文的内容,并与自己的研究领域进行了交叉对比,表明存在与内嗅皮层同等重要的另一种结构——侧嗅皮层,这正是影响时间感的主要影响因子。

  接下来,他结合实践,展示了上述研究与阿兹海默症(即“老年痴呆症”)之间的联系,表明受损或衰老的栅格细胞可能是老年痴呆的早期表现——这为观察和治疗老年痴呆的临床试验提供了可靠的衡量指标。

  最后,他从“人脑”讲到“仿真大脑”,从“生物”讲到“计算智能体”,精彩展示了自己与Deep Mind公司(Alpha Go所属公司)的合作项目,即“受栅格细胞及更多脑细胞活动规律启发的非监督学习算法研究”。他认为,这种由生物特征引导机器学习的研究是非常高效的,希望以后有机会进一步深化相关专业的交叉融合研究。

05.jpg

06.jpg

07.jpg

  在提问环节,生命学院Keith Kendrick教授以及聆听讲座的学生踊跃提问,与爱德华·莫泽教授进行互动交流。爱德华·莫泽教授还签名留念,并与同学们合影。

  本场讲座由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中心主办,信息与软件工程学院承办。



编辑:记者团助理编辑  / 审核:王晓刚  / 发布:陈伟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