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东吴人杰地灵,杜牧有诗赞曰“江东子弟多才俊”。在《三国演义》中,我们可以看到孙权、周瑜等文才武略之士,也能看到这片沃土滋养的绝代佳人——“江东二乔”,还有孙权的妹妹孙尚香。
孙尚香可以说是标准的“白富美”。她是孙权的妹妹,父兄三代提领江东,出身不可谓不优越;而且,她美丽动人,性格刚强,文武双全。若是现在,她无疑会成为人生赢家,然而,《三国演义》中的孙尚香并不是人生赢家。
孙尚香可以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吗?答案是否定的。身处乱世,旦夕祸福,对一个女人来说,要把握自己的命运,何其艰难。即便是孙尚香这样生于帝王家的人,也难以逃脱命运的安排。尤其是在三国鼎立的时代,她何尝不是江东的“棋子”?!
最传为美谈的是她和刘备的婚姻。虽然民间对这段“天作之合”毫不吝啬溢美之词,但历史上存留的事实却诉说着这段婚姻的不幸。她敢于追求,也拥有很多选择,但必须是在家庭规则的框架之内,正所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更何况,她的选择,是被动卷入政治“棋局”之后的选择。
起初,周瑜说服孙权假意把孙尚香嫁给刘备,动机其实是为了诱骗刘备来东吴,以便扣为人质讨要荆州,但在诸葛亮的锦囊妙计之下遭受挫败。计划失败后,这段婚姻可谓阴差阳错,弄假成真,孙权骑虎难下,只好将计就计、边走边看。
客观上看,孙尚香是维护孙刘联盟的一枚棋子,她和刘备的婚姻,就是典型的政治婚姻。但问题是,孙尚香天真无邪,竟然对婚姻背后的政治毫无察觉。她所做的,就是一心一意地爱上刘备,爱得很投入、很纯粹。
那么,刘备爱孙尚香吗?这是很值得商榷的。刘备赴东吴成亲时49岁,以三国时期的人均寿命来看,刘备可谓是“大大龄青年”。而孙小妹,即便不是“年方二八”,也不会超过20岁,与刘备的年龄差距大约30岁。她的父亲孙坚当年与刘备一同参与袁绍的会盟,完全是她的父辈。如果不是“一见钟情”,要让年龄差距如此巨大的两个人两情相悦,显然是很困难的。
孙尚香自幼好武,侍奉她的婢女都是佩剑的武士。新婚当天,刘备甚至都内心一惊。《三国志》中也有记载:“先主每入,衷心常凛凛”。大臣法正也是因此劝刘备与孙尚香保持距离,“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生怕她会做出什么有害主公的事。显然,包括刘备在内,都对孙尚香心存戒备。
如果从刘备对女人的一贯态度来揣测,我们也很难用“爱得深沉”来形容他对孙尚香的感情。那句有名的“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补;手足断,安可续?!”折射的正是女人在刘备心目中的地位排序。这句话给人的感觉是,刘备“爱江山”绝对胜过“爱美人”,甚至在必要的时候,美人也可以成为“丢卒保车”的弃子。何以见得?下邳兵败后,刘备何尝不是丢下甘夫人和糜夫人独自逃亡了呢?
孙尚香的爱情,持续了不到三年。这三年,孙权一点也没有闲着。趁刘备伐蜀的时机,孙权想一鼓作气拿下荆州,却被爱女心切的吴国太呵斥。无奈之下,大臣张昭给孙权支了一招,派周善乔装潜入荆州诈称吴国太病重,让孙尚香带着“阿斗”回东吴探病。这样,孙权可以把“阿斗”作为人质,逼刘备拿荆州来换。
孙尚香就这样在周善的劝说下带着“阿斗”上了船。赵云得知此事,立刻将“阿斗”抢了回来,这就是“赵云截江夺阿斗”的典故。最后,“阿斗”跟赵云和张飞回了荆州,孙尚香独自回了东吴。仔细想想,如果吴国太真的病入膏肓,想见孙尚香一面,东吴大可直接修书或者光明正大地派使者来通报。如果刘备很在乎孙尚香,他必定会允许她回娘家,并会传为美谈。
还记得张飞截留她时说:“若思哥哥恩义,早早回来!”那么,“哥哥”有什么“恩义”呢?孙尚香回到东吴以后,刘备从未写信央她回来,甚至连一句问候的家书也不曾寄去。孙权让不让回来是一回事,刘备请不请她回来,是另一回事。刘备请了吗?没有。
孙尚香回吴后的生活不得而知。有人或许会说,她作为棋子的命运,应该结束了吧?其实不然。当张飞被杀,刘备尽起三军伐吴时,孙权妄想与刘备“化干戈为玉帛”,筹码竟然是打算把杀死张飞的叛将、孙尚香和荆州一并送还。在孙权心目中,送还孙尚香也许是一剂温良之药,能灭刘备心中之火。不料,刘备断然拒绝,甚至对使者放出狠话,让孙权引颈受戮。
刘备为何拒绝?因为东吴取荆州和二弟关羽的死脱不了干系,而杀害三弟张飞的凶手也投奔了孙权。孙权能还荆州、还叛将、还夫人,但还不了他二弟三弟的命。和结义兄弟比起来,一日夫妻百日恩都可尽抛脑后。由是观之,刘备对兄弟是真义气,而对妻子则是无所谓。
可见,孙尚香的悲剧,其实是不可避免的。表面上看,她是幸福的,而且是能够选择的。但实际上,她是被动地,是无法选择的。她无法左右自己的命运,只能成为西蜀和东吴以荆州为界博弈的一枚棋子,也是弃子。可悲啊,可叹!
编辑:王晓刚 / 审核:王晓刚 / 发布:王晓刚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