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在大四上学期,我开始了《大国兴衰史》这门课的学习,通过学习《大国兴衰史》,我的视野得以拓宽,逐渐认识到一个国家兴衰起伏的历史和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是密不可分的。
16世纪中叶,中国历史由盛转衰的一个标志——清朝严厉的禁海政策,汉唐以来中国与世界商贸往来从此中断。在接下来一个世纪中,欧洲大陆的大国之争纷乱动荡,历史的天平倾向了法国,英国,俄国,奥地利,普鲁士这五个欧洲大国,那些曾经是世界一流强国的西班牙和荷兰,已经在历史的舞台上逐渐沉寂下去。1815年后,欧洲形成了战略均势,相对稳定的国际局势使得工业化的浪潮席卷欧洲大陆,科技的发展和军事系统的现代化成为这一时代战争成败的重要砝码。
当历史的车轮走到了二十世纪后,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和各国国力增长速度的差异,导致了国与国之间力量的重新分配,国际局势愈发动荡不定。在这个世纪的前五十年,两级世界主导国际社会,美国和苏联这属于不同类型的两个国家之间的对峙带来了完全不同于二十世纪初的世界格局。然而,这一切都不能阻止大国兴衰,世界历史的进程仍在继续。
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国人都知道,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以后,在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寻找真理有“先进的中国人”之称的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严复,提出了:为什么中国学习西方那么久,甲午战争却失败?原因就在于:“身贵自由,国贵自主”。严复先生明确告诉国人:一个国家的兴衰关键在“自由不自由”。
李家碧老师曾讲述了一段难忘的历史:1945年7月,开国领袖毛泽东和著名爱国人士黄炎培的深夜谈话影响深远。黄炎培坦率地对毛泽东主席说:“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也许那时艰难困苦,只有从万死中觅取一生。既而环境渐渐好转了,精神也就渐渐放下了。有的因为历史长久,自然地惰性发作,由少数演变为多数,到风气养成,虽有大力,无法扭转,并且无法补救。也有为了区域 一步步扩大,它的扩大,有的出于自然发展,有的为功业欲所驱使,强求发展,到干部人才渐见竭蹶、艰于应付的时候,环境倒越加复杂起来了,控制力不免趋于薄弱了。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中共诸君从过去到现在,我略略了解的了。就是希望找出一条新路,来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
毛泽东主席听了黄炎培这番话后,回答说:“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在黄炎培看来:毛泽东主席“这话是对的”,因为“只有把每一地方的事,公之于每一地方的人,才能使地地得人,人人得事。把民主来打破这周期率,怕是有效的。”
开国领袖毛泽东和著名爱国人士黄炎培的深夜谈话的五十多年后,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阿马蒂亚·森(AMARTYA SEN )讲:在世界大国兴衰交替的历史中“扩展自由是发展的首要目的,又是它的主要手段。”
从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严复“身贵自由,国贵自主”,到开国领袖毛泽东和著名爱国人士黄炎培的深夜“周期率”谈话,再到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阿马蒂亚·森(AMARTYA SEN )的观点:“扩展自由是发展的首要目的,又是它的主要手段”。哲人、伟人、经济学家从国家制度、体制创新、自由与民主、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生产关系等等要素,点出了世界大国兴衰交替历史的真谛,而这和《大国兴衰史》这门课所要阐明的世界大国兴衰起伏的历史客观规律是一脉相承。为什么呢?
因为历史告诉国人,只有实现民族独立、国家统一,才能着力发展经济,巩固经济基础。同时,只有建立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世界市场,坚持开放,才能在改革创新对外开放中崛起,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在世界经济政治一体化的潮流中,国与国之间的冲突和融合已经成为影响世界历史走向不可忽视的常态。当前,中国正处在向现代化国家迈进的关键阶段,吸取、借鉴世界大国兴衰起伏的历史教训,对一个正在成为世界瞩目的大国——中国和中华民族的复兴显得尤为重要。
《大国兴衰史》启示我们,中国要做什么样的大国以及中国从中应该学到什么。我们不仅需要借鉴外国有益的发展经验,用法律和制度努力保证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同时也要吸取别国衰败的历史教训。而且,我们更需要用创造的思维和独立的精神,思考如何从制度上、法律上、价值观上把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更好的有机结合起来。
我的老师——何立芳教授告诉我们:对中国文化,科技做出了极为重要研究的英国现代生物化学家、科学技术史专家李约瑟博士认为:“中国人性格中有許多最优美的東西都源出于道家学说。如果沒有道家学说,中国就像一顆沒有了最深的根的大樹。這個根今天仍然具有生命力。”
我的导师魏全凤副教授在与我闲聊时说,英国历史学家和散文作家托马斯·卡莱尔认为:“历史是伟人的传记。”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历史转折关头,总有杰出人物超越芸芸大众触摸到时代脉动,开风气之先,提出超越时代性的伟大见解。
我明白,何立芳教授和魏全凤副教授是从不同视野和角度告诉我们,在世界浩瀚无垠的发展历史中,每个人在其中,只是如沧海一粟,虽然个人的命运是和国家的兴衰紧密相联,但是,即使在国家强盛的时代,每个人的成长也会有千差万别。所以,我们更要珍惜青春时光,好好看看这个世界,正所谓“人间正道是沧桑”。
今晚,打开床头灯和虾米音乐,躺在暖暖的被窝里,再一次阅读《大国兴衰史》,耳边传来歌手许巍,沧桑、磁性的歌声:那些欢笑的时光\那些誓言与梦想\在分手的街边\她紧抱住我说\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你赤手空拳来到人世间\为找到那片海不顾一切……歌声回荡在成都春天温暖的夜空中,弥久不散。
编辑:林坤 / 审核:林坤 / 发布:林坤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