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海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人性”的物化和隐忧
——简评动画短片《人性》
文:通信学院 李翰林 图:2 来源:原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时间:2017-03-13 4285

  “人性”的彻底沦丧是退回到“兽性”吗?荣获全世界102个奖项的动画短片《人性》却给出了否定的答案。这部阿根廷动画短片《El Empleo》(“人性”,又译“雇佣人生”)指向的不是兽性,而是人性的物化。简单的情节,仅用几分钟光影,就勾勒出了一个由物化到像机器一样的人组成的麻木的社会。

01.jpg

  故事从主人公早上起床上班开始:一个肤色苍白的秃顶中年男人,貌似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般的“贵族生活”,他的台灯灯架是人,洗漱台上镜子支架是人;他把跪倒在地的人的后背当桌椅坐,他把木然举着手的女人当衣架。走在街道上,他打了一辆靠人背着奔跑的“出租”,就连街道的红绿灯都变成了人——两个人被挂在高杆之上,一个穿着红衣服,一个穿着绿衣服。他走进了公司,迈进了由四个壮汉当作大门的公司,坐上了由一位大胖子充当铸铁的电梯。

  看到这里,许多观众可能会以为这个故事的主人公一直在雇佣别人,他似乎是特权阶级中的一员,对其他所有人作威作福。然而,故事的结局让所有的人目瞪口呆:只见他来到一个门口,整了整衣领,然后趴在地上,为别人充当了脚垫。上班的人走进门时,踩踏在他的悲伤蹭掉脚底的灰尘。原来,这个中年男人也是一个要履行工作职责、扮演一定角色的人——一个任他人踩踏的脚垫。

  这部动画短片没有一句台词,这种没有台词的沉默,让人觉得十分压抑。这种压抑,也自然而然地让观众感受到短片中人物的麻木。他们一个一个都是当作(被当作)物体的人,或着说是一个个处于锁链一般的雇佣关系中的人。看到这里,观者的心不免会被刺痛,因为自己在社会中又何尝不是扮演这种角色呢?

  短片用粗糙而低饱和度的画面,展现了社会各个环节、各种人物的苍白而失神的目光。它没有像我们传统的“人性论”那样讨论“性善论”或者“性恶论”的问题,这使它超越了或区别于之前的“善/恶”二元对立的讨论模式。

  在这部动画短片中,我们看不到谁是善良的,或者谁是邪恶的。这些看起来像机器一样的人,他们理所当然、心安理得地践踏着别人,同时,他也心甘情愿地被别人践踏。他们都是主人,同时,他们都充当着奴隶。这种主人和奴隶的身份差异,只是一种社会的分工。做主人的人,把别人当做工具,但等他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他又变成了奴隶;同样,以前给主人做桌椅的人,可能就是那个最后踩着主人的后背蹭掉脚底的灰尘的人。

  短片没有塑造出“压迫/反抗”的叙事模式,也看不到“资本家/工人”的阶级对立。相反,它述说的是最为普通的人被社会这张大网高度整合在一起的一种连接关系。在我看来,短片将基于社会分工和价值交换的当今社会,进行了高度抽象的表达,它的核心就是分工与交换。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说:“人类几乎随时随地都需要同胞的协助,但是要想仅仅依赖他人的恩惠,那是绝对不行的。他如果能够刺激他人的利己心,使其有利于他,并告诉其他人,给他做事是对他们自己有利,那么他要达到目的就容易得多了……我们每天所需要的食物和饮料,不是出自屠夫、酿酒师或面包师的恩惠,而是出自他们利己的考虑。……他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使他能比在真正出于本意的情况下更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利益。”

  如果说,亚当·斯密在这段话中正面地阐释了人虽然出于利己的目的却最终在“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下“更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利益”,那么,《人性》这部短片却对这一点进行了无言的但却意味深长的批判。

  问题在于,这部短片只是引出了问题,却没有给出“救赎”的路径。我们知道,人与人的分工和联系,是人类社会经过漫长的演化过程所形成的。从狩猎采集到定居农业,再到机器工业和社会化生产,全球范围的分工与协作几乎是必然的趋势。愈加精细化、专业化的社会分工,更时使人对他人的依赖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人也因此固话到了由细化分工带来的角色扮演中无法解脱。

  在这里,换一种角色无济于事,在相互关联的分工关系中,换工作相当于从一种零件变成另一种零件。分工使人丧失了完整性,并按照像机器一样精密的模式,完成条理分明的一项项工作。如果按照短片的解释逻辑,那么爱因斯坦所说的名言——“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着别人的劳动,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分量来报偿我所领受了的和至今还在领受着的东西。”——就会变成爱因斯坦要变成“脚垫”的一个证据。

  短片最后还有一个细节:在影片工作人员列表都播放结束之后,一个充当电灯的人摘下头上的灯罩,愤怒地摔在地上,然后离开了。这似乎是人性的觉醒,以及对社会的反抗,因此在视频后面的留言区引来不少跟帖,赞扬该片让人“看到了希望”。然而,这种所谓的希望,与工人运动初期的“破坏机器”运动有什么两样?因此,我们需要追问的是:那个愤怒甩掉灯罩后离开的人,他会选择以及他能够选择什么样的存在方式呢?


编辑:林坤  / 审核:林坤  / 发布:林坤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