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一九六四年八月,我们来自全国17个省的127位同学,胸怀攀登科学高峰的理想,肩負建设强大租国的使命,齐聚国防院校的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相识相聚、学习奋斗在成电642班。然而,“文革”的浩劫,荒废了我们年轻学子的学业,浪费了我们大好的青春时光!毕业时匆匆,让我们来不及说一声再见,来不及照上一张毕业时的师生合影照。从此学子们便天各一方,音信杳无,“失联”四五十年!
历史无情,人有情。党的召唤、祖国的需要至高无上。毕业分配时,127位同学们满怀无限爱国激情和报国之志,无条件来到了祖国最需要也是最艰苦的中西部地区,奋斗在国防、航天、军工等领域的各个岗位上。当时,知识分子的“美名”叫“臭老九”。同学们来到单位,同样受到了被人瞧不起的待遇。单位领导也犯难:把这些人当栋梁,怕难当大任;当柴烧似乎又太可惜。逆境催人奋进。面对社会的與论和人们的冷眼,同学们没有自暴自弃,反而卧薪尝胆,奋发图强,努力学习所从事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勇于实践,大胆创新,艰苦奋斗,做出了成果,实现了人生价值,也成了“人才”。
由于同学们的艰苦拼搏和无私奉献,有很多同学展露出了卓越的领导才能和特有的技术专长,逐渐成长为单位的技术业务骨干或单位领导,为建设现代化事业作出了成电学子应有的贡献。据不完全统计,642班127位同学在职期间做出了巨大成绩,硕果累累。其中,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6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二、三等奖共20余项。有5位同学因其突出贡献,被授予不同科技领域的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有4位同学获得省、部级“优秀共产党员”和“劳动模范”的光荣称号。同学们还出版了专著6部,在国内外技术类刊物上发表了科技论文100余篇,被授权的发明专利100余项。在各级领导和技术岗位,642班同学也人才济济。其中,任地、厅级领导的有8人。属于地方或軍队县团级领导干部10人。中央直属地师级企业领导干部12人。在中央直属企业工作的处级干部32人。有80余人评聘了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其中研究员、教授、研究员级高工共12人。同学们几十年的艰苦奋斗,几十年的无私奉献,这是642班学子对党的忠诚,对国家和人民的大爱,对祖国母亲的真诚报效。几十年的工作与磨练,同学们深切体会到使命的艰巨与光荣,奋斗的不易与艰辛,工作的责任与担当,生命也因奋斗而精彩。这一切的一切,有同学们的努力与付出,但更应归功于母校,归功于恩师们的培养。42班学子芬芳祖国天涯,这应是母校的骄傲,成电的荣光!
斗转星移,时过境迁。回想大学学习与生活一一这一精华的人生学习成长阶段是多么的弥足珍贵,多么的难以忘怀!“失联” 几十年的同学又是多么的让人思念!642班百余名学子是多么期待再相聚,再回首,回忆那过去美好的青春时光,目睹同学们今天的新颜,“夕阳”的风彩。2014年金秋,成电642班“失联”的部分同学不辞辛劳,千里迢迢返回母校一一成电,与曾经的学院领导、恩师和校友再相逢,喜团聚,把酒言欢,重逢的幸福与喜悦洒满校园。“久别的人盼重逢,重逢就怕日匆匆” 。短暂的相聚,转眼又分别,思念万千,感慨万千。为此,郝性天同学精心制作了“成电情 同学缘”的动人视频,李文华同学为同学们制作了精美的相册。在相册和视频里,记录着同学们一张张幸福的笑脸,记录着那难得一聚的美好时光。同学们深情地感到:同学,是我们一生的牵挂,无论海角天涯;同学,情感至纯至真,如同兄弟姐妹一般;同学,是我们今生的缘,不了的情!
同学情,同学缘,同学情深似海。为了实现全班同学的大团圆,范建中、张永坦、励淑贞、郭建周等同学迅速创建了“难忘岁月642”QQ群和“美好明天”微信平台。与此同时,全班同学齐心协力,想方设法,通过各种渠道,寻找还未联系上的同学。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同学们的努力,至2015年5月终于找到了健在的116人中的113位。不少同学在被找到的那一刻真是激动了,落泪了。有同学高兴得感叹道:真是久违了,我的兄弟姐妹们!我又回“家”了!此情此景,难以忘怀。在群主励淑贞、范建中等同学的的号召下,同学们纷纷入群,大家天天相约在无线的时空里,实现了网上大团圆,“微信”“QQ”成了“642”班同学们快乐的精神家园。在群里,同学们欢声笑语,相互关心,相互问候,相互邦助,相互学习,聊天聊地聊人生,谈保健谈养生,谈天下大事。尤其是王焕初同学,长年天天坚持三分钟的时政要闻发布,给同学们传递着满满的正能量。同学们乐在群中,共度退休的美好时光,尽享人生,尽享天年。“微信”“QQ”把全班同学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642”班同学个个心如海,情似山。2015年春节,在深圳的同学们聚会,拜望慰问了曾任“642”班指导员的郑有鹏老师,浓浓的师生情、同学情,真是溢于言表。当年,班里同学们先后在广州、深圳、西安、洛阳、苏州、杭州、南京、成都、重庆等地举行了多次规模不等的聚会。昔日的同窗,久别的重逢,真是情真意切,万般激动,那一幅幅幸福的画面,感人至深,终身难忘。想当初,同学们是青春年华、风华正茂的一群成电莘莘学子,如今都已是年逾古稀的老人,身体健康成了同学们的相互牵挂。2015年班里的王日新同学因身体犯病,远在天津的励淑贞同学和几个校友一起,代表全班同学前往河南新乡探望问候。同学何公玉夫妇也专程赴新乡看望。班里还有一位同学,毕业后分配在空军某部队工作多年,不幸患上了心理精神疾病。同学们费尽周折,经多方寻找,终于知其下落。在绵阳、重庆、成都的同学,代表全班同学不时多次前往探望慰问,对该同学表示了极大的关心。在探望交流中,作为同学加老乡的张君喜、朱万钧同学,更是将过去的轶闻趣事加以回忆,极力勾起该同学的记忆。在今年的春节期间,班里同学张万敬、刘梓清、王德容再次去探望问候。同学们的深情问候,真情的交流,温暖了他,打动了他,融化了他心中的“坚冰”,使他的精神状态出现了一些较大的改变,露出了难得一见的笑容。更让人欣喜的是,他现在已能认出前去探望的同学了。医院的医生们也感到十分惊讶和欣慰!看来这就是“642”班同学爱的力量所至!为了该同学能得到更好的住院治疗,王德容同学委托在该医院工作的嫂子和姪儿,给予了患病同学极大的邦助和无限的关怀!对治好该同学的疾病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015年11月,辽宁抚顺的胡文照同学身体欠佳。此时的东北气温已较低,同学阳开新风尘仆仆从秦皇岛赶赴抚顺,送去了全班同学的问候和温暖。因天气寒冷,气候不适,阳开新同学也因此感冒了。在2016年4月,同学们知悉朱铁坪同学要做双膝关节置换术,纷纷通过“QQ”“微信”,对朱铁坪同学表示了极大的关心、问候与祝福,让朱铁坪同学及其家人感动不已。更感人的是,朱铁坪同学手术刚做完,仍在华为公司任职的王焕初同学(曾经的老班长)在百忙之中前往武汉医院探望。随后,丁正海、吴钖华、阳开新、王怀坤几位同学不辞辛劳,从宜昌、镇江、苏州、合肥奔赴武汉探望,带去了全班同学的慰问与祝福。同学们的真诚与深情,极大地增强了朱铁坪同学战胜疾患力争早日康复的勇气和信心。“642”班的同学们,真是好样的!
难忘母校,难忘恩师,师生情难忘!2014年9月,同学们在母校举办了“入学成电50周年一一感恩母校、感谢恩师团聚会”。这是一次幸福的聚会,难忘的聚会。这次聚会,同学们受到了学校校友办、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校友办的热情接待。聚会上,同学们深情地拜见了原学院党总支李子玉书记,拜见了指导员郑有鹏老师、班主任陈远清老师。向领导和恩师们赠送了慰问品。宣读了同学们热情洋溢的“感恩母校 感谢恩师”的慰问信。聆听了通信学院院长李少谦教授、袁正希书记对学院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和现代通信技术发展状况及前景的全面介绍,使同学们受益匪浅,倍感高兴。同学们为学院在人才培养、教学科研中取得的丰硕成果而感到骄傲,为身为成电学子而感到骄傲,为母校成电而感到骄傲,为母校的巨大发展变化而喝彩。为感谢通信学院,同学们满怀学子深情,向学院赠送了“通信人材摇篮”的牌匾。2016年3月,同学们欣闻母校将、于今年9月庆祝建校60周年华诞,班里张永坦同学代表全班同学精心设计制作了一幅精美的“祝福帖”。“祝福帖”虽小,但它代表了“642”班同学们对母校的一片深情,对母校的无限热爱,对母校深深的美好祝福。帖中“求实求真铸学魂 大气大为兴中华”更是同学们对母校的热情点赞。同学们经过精心组织策划,在9月29日参加了母校60周年庆典,一圆642班的兄弟姐妹们跨世纪大团圆之梦!
大地无垠,大爱无痕。爱无限,真情天鉴。同学们的这些情和爱,虽不轰轰烈烈惊天动地,但这是“642”班学子们的一片人间真情,更是成电学子们永远的精神风貌。这是母校一一成电培育的结果,让我们为成电“642”班的同学们点赞,为同学们的深厚情谊点赞,为我们深爱的母校一一成电点赞!
编辑:李思扬 / 审核:林坤 / 发布:林坤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