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2015年,学校新增“城市管理”专业,我有幸成为这个专业的第一任导生。关于这段日子,我有很多感受想分享,但总是无奈于自己的苍白语言,难以表达心中的情愫。但我还是忍不住写下这些文字,因为关于这段日子,一定有那么一群人会懂。
“大三我也要做导生”
“为什么要做导生?”许多人都问过我这个问题,我也曾不断追问自己。两年多之前,我被成电录取,大学给我的第一个消息,来自我的导生杏梓姐。加班级群、填各种表格、准备各种东西,“仔细”的我几乎每天都会问学姐各种问题。所有这些我后来又经历了一遍,只不过我变成了回答问题的人。
当初高考报志愿,五个志愿里面我妈最不想让我报的就是电子科大,因为离家最远。可我终究还是踏上了来成都的列车。我在导生申请材料里写过,那个时候独自来到两千多公里外的四川,举目无亲,懵懂而迷茫,是辅导员老师和导生学姐给予的帮助让我能够应对学习、生活中的种种并且不断成长,而今当我能够独当一面的时候,我想把这种帮助传递下去。
后来,我听到我班里的孩子对我说:“之前我就决定大三要当导生,因为是真心觉得幸运遇到你,想把这种帮助延续下去。”那天我对杏梓姐讲,两年前,我就是这么想的。
我曾说,“陪伴你们成长,像是一场青春的电影在回放”。选择做导生还有一个原因,便是想再次经历,和你们一起经历。两年的大学时光,最美好的大一大二,却总是步履匆匆,没能好好在图书馆看看书,在校园里看看银杏。
我想有个机会再从头走一边,把没来得及经历的,抑或是那些想留住的,再经历一遍。迎新、开学典礼、学生会招新、半期考、四六级、早晚自习,每一个日子我都陪伴着你们,如同陪伴着当年的自己。
我想要一个答案
这也许是大学里最难忘的一次面试。
“谈谈你对‘城市管理’这个专业的认识”
“基于我国一些大城市‘城市病’越来越严重的这样一个现实,学校开设‘城市管理’专业,在高考还存在分科背景下,我们学校的‘城市管理’专业招收的是文科生……”
为何新设该专业?招文科生还是理科生?电子科大的“城市管理”会有什么不一样?为了准备这次面试,我查阅了许多关于“城市管理”专业的资料,看了我能找到的全部关于电子科大“城市管理”专业的介绍。
“如何平衡你的导生工作与学业以及其他学生工作?”
“年轻的时候,想对自己狠一点……”
其实选择参加竞选导生之前,我犹豫了好久,内心一直在做斗争。竞选之前的两个月,我先后接任院学生会主席和校记者团团长,课余时间被填的很满。如果选择做导生,大三学年的时间协调是个很大的问题。那段时间压力很大,觉得希望渺茫却又不想就这样结束两年来的夙愿。最终我还是在报名快截止的时候递交了申请材料,因为我想要一个答案,我等了两年的答案。
“复课带给你的改变是什么?”
说实话没有想到老师会问这个问题,我的回答不算漂亮但却最真实。
“是我没在大学也变得成熟了,感觉经历过人生的最低谷,内心沉静到扰不乱也动不摇,有欲而不执着于欲,有求而不执着于求,这是我今后面对任何困难的时候都拥有的一种强大力量。”
关于复课,我后来很少提及,烈火般的青春啊,可能真的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懂。同为复读生,同样来自北方,面试时昭哥的话让我产生了非常多的共鸣。当时我在想,即使没有机会做导生,我也要结识这位新生辅导员,他让我感觉那样亲切。
那天面试的问题真的很多,多到有些已经记不得了,但每个我都回答的很认真。
2015年7月8日,考国际法的前半个小时,看到通知,我通过了最终的筛选,成为“准导生”。
那一年的夏天
2015年的夏天,真的很忙碌。
期末备考,预备党员答辩,暑期实践前期准备,记者团、学生会日常工作,每天都让我忙到很晚,几乎都没时间给家里打个电话。就在这样的忙碌中,开始了迎新的准备工作。
第一次碰面,在综合楼455,那时候初来成电的昭哥一边说着迎新的计划一边谦虚地向我们请教着各种问题,也渐渐暴露他“逗”的一面。一起通过筛选的几位导生都算熟悉,当时我们也许都不曾想过,日后我们这群人也正因为这段特殊的经历而结下一段难忘的情谊。
7月,我在绵阳支教,“城管美女新生”加我QQ,后来进入班群,那时的我们还有些陌生。
8月,拿到你们的名单,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想象着你们每个人的样子。7号开始联系每个家长,有时还被误当成骗子,真叫我哭笑不得。8月份的事情挺多,收集你们的各种信息,填各种表格,提醒你们选房间,买卧具等等,还好有勤快的导生助理帮我。
18号,我踏上离乡的火车,上车前看到“掌上大政管”推出的关于我的导生介绍,我转发说:“未来,与你们执笔写青春。”30多个小时的车程回到成都,便马不停蹄地开始了迎新的准备工作。贴门贴、床贴、布置宣传栏,发军装,我们几个导生抱着重重的箱子在宿舍楼里穿梭,一件件地发放,我记住了每个人的身高和鞋码,记得了每个寝室都有哪些人。到现在还能记起丹姐的“手残”,还能记起我被拍的那张“收破烂”的黑照,还能记起每一天的嬉笑怒骂,还能记起夏季里的烈日炎炎。
日子一天天临近,终于你们到来。那个扎着马尾辫,背着双肩包,牛仔裤,帆布鞋,紧张,羞涩,会脸红,但又对大学充满了美好憧憬,想要在这里大展宏图实现自己梦想的女孩儿;那个留着板寸头,戴着黑框眼镜,个头不高,穿着球鞋,平时默默无语,站上讲台却能侃侃而谈,对理想执着坚持永不言弃的男孩儿;我想,当我看到你们的时候,就像看到了当年的自己。
傍晚,有风吹过,微微的凉。我走出学生活动中心,和还在坚守的学生会的志愿者同学闲聊了起来,去年的这个时候我也是志愿者。一切都像曾经经历过的样子,只不过那微风,那夕阳,那笑容,那件白色的T恤衫,都有了不同的意义,在这个夏天。
不说告别,因为总会重逢
半年过去了,不知你还能否记起:那个找不到品学楼,我带着过去参加开学考试的你;那个军训时常常丢饭卡,我替你补办帮充卡的你;那个英语考试前十五分钟给我打电话告诉我没带耳机我飞奔过去送耳机的你;那个心里放不下一个人因为感情而纠结拉着我一起坐在马路牙子上哭泣的你。
半年过去了,我还能记起:那个每天婆婆妈妈像个家长一样提醒你们不要忘记着不要忘记那的我;那个担心你们出问题,跟着跑到四级考场因为没有证件被巡考老师赶出来的我;那个因为学生工作很多偶尔不能陪你们上早晚自习而自责内疚的我;那个看到你们站在舞台中央,听到掌声回响而热泪盈眶的我。
你说,王导别太想家,我们都是你的家人,我们都爱你么么哒。
你说,特别幸运遇到你,给了我那么多帮助。
我说,总有一天,我会离开,因为你们已经长大。
我说,看着大一的你,和当年的自己那么像,倔强,不低头,执着着理想。偶尔失落,悲伤,却依然让脚步倔强地铿锵。未来你会比王导优秀,我会在远方默默为你点赞、鼓掌!
舍不得,那些与你们朝夕相处,每天问一声早安和晚安的日子。
放不下,那个对未来还有些迷茫,做事还有些小迷糊,还会为了许多许多事情而烦恼的你。
离不开,那些一路守护,倾情付出,只为让你更好成长的岁月。
忘不了,那些青春岁月里的肆意欢腾,巴蜀崽里我们把酒言欢,齐声喊着:“青春万岁,梦想不悔!”
记得啊,等我毕业离开了,你跳的每一场舞都录下来给我看。
记得啊,大三你也要做导生,把这种帮助延续下去。
记得啊,等你们大四的时候,不管我在哪都要回来陪你们毕业,再唱那首歌。
记得啊,你说过,八十岁,我们还要一起打麻将呢。
不说告别,因为总会重逢,不说想念,因为你们在我心里,从未走远。
编辑:林坤 / 审核:林坤 / 发布:林坤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