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子路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熊晴桠:梦想之花绽放在新华社
文:王晓刚 图:王晓刚 来源:新闻中心 时间:2014-05-12 3595

1399876543314255.jpg 

  还没有毕业,政管学院2010级熊晴桠同学就已经去新华社四川分社上班了。她终于如愿以偿,签约自己梦寐以求的新闻单位,成了一名正儿八经的媒体人!

  去年12月份,她就去新华社面试;今年2月底,她又参加第二次面试,3月初,她终于接到新华社的录用通知,“兴奋地跳了起来”,第一反应是给父母打电话报喜。

  熊晴桠高考的时候很想报新闻专业,但爸爸妈妈怎么都不同意,觉得当记者太辛苦,舍不得让女儿满世界跑。现在面临择业时,他们的态度却一百八十度大转弯,鼓励并支持女儿“做自己喜欢的工作”。

  熊晴桠赶紧去新华社四川分社做见习记者,写过《雾霾天来袭 卧室使用羊毛用品可提高睡眠质量》、《工商总局等八部门将联合整治互联网重点领域广告》等多篇报道后,现已轮岗到新闻审核岗位了。

  和许多毕业生一样,熊晴桠在选择工作的过程中也面临过“去哪儿”的纠结。当她准备把简历投给新华社时,她已经拿到了四川省工商银行的Offer,但她又钟情于新闻媒体工作,觉得自己可以在新华社见到更多事物、学到更多东西。而且,在经过第一次面试之后,新华社又久久没有回复,让她一直惴惴不安,苦苦等待两个月后才去参加第二次面试,以为自己已经没有多少希望了。

  “若说没有犹豫,那是不可能的”,熊晴桠说,“但我非常清楚自己内心的想法,我不想留下选择的遗憾,于是最终放弃了去银行,专心等待新华社的录用通知!”

  她终于等到了,既感觉意外,又感觉必然。出于对媒体工作的热爱,她在担任政管学院分团委副书记期间,就一直负责学院的宣传工作,经常会和同学一起讨论稿件写作,对“咬文嚼字”的琐碎工作乐此不疲。由于这份努力,政管分团委在学校新闻网上的发稿量一直领先,政管分团委也多次获得年度“最佳新闻宣传学生会”称号。这份经历使她拥有了良好的文字功底和写作素养,并且对新闻宣传流程和内容十分熟悉,能够准确地把握新闻的价值和报道的重点。

  为了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调查、写作能力,并强化作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她在大二下学期组织成立了“麦田守望者团队”,深入了解并尝试解决农民工与用人单位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作为团队负责人,她不仅要整合团队资源,让大家扬长避短发挥各自优势,更要积极做项目的沟通协调者。特别是做问卷调查时候,他们为了得到准确的数据而辗转于几个工地之间,和农民工深入交流,了解他们对就业类型、工作要求等方面的真实想法,不断地优化问卷调查的内容和统计数据。

  “最初,农民工叔叔们都有些抵触,觉得几个大学生没事闹着玩儿。”熊晴桠回忆说,“我们在工地外的马路上顶着烈日耐心等他们休息或收工,让一位农民工叔叔很感动,他心疼地说‘这些娃娃太执着,这么热的天不去凉快的地方呆着,跑到这儿来受罪,看着也挺实在的,一会儿大伙儿休息的时候我让他们过来接受你们的访问调查!”就这样,他们成功采访到了学校附近几个工地的工人,拿到了第一手详实的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出了“农民工就业信息综合查询平台”。

  该项目取得了圆满成功,此后参加了电子科技大学“迈普杯”创业计划竞赛校内选拔赛,并获得了“2012年度中央高校业务经费”的支持。“在新华社应聘的时候,我讲了这段经历,赢得了包括评委老师和竞争对手的赞同”,熊晴桠说,“农民工是一条纽带,一头连着农村的脱贫致富,一头连着城市的兴旺发达。如何使农民工真正富裕起来,是我们思索的问题,也是我们践行的责任。”

  四年的奋斗,让熊晴桠收获很多、感慨很多。她告诉师弟师妹们:“我们遇到的每个笑着的人,都不曾因艰苦而放弃,只因担当而成长。谁都希望自己活得轻松,但如果你真的那样去做,你会发现整个世界都在和你作对。如果有一天你觉得自己真的轻松了,那也不是因为生活变得容易了,而是因为我们变得坚强了。”

编辑:林坤  / 审核:林坤  / 发布:林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