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成电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新时代@教育】中国社会科学网:努力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文:叶本乾 来源:社会媒体 时间:2018-09-14 3464

【编者按】9月14日,中国社会科学网刊发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叶本乾副教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的文章,题为《努力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文如下: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教育战线取得的伟大成就,全面总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的基本经验,全面部署了新时代党和国家教育事业发展路径和举措,这在中国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是党之大计、国之大计。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中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这决定了我国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这个根本任务和方向目标永远不能动摇,也动摇不得,否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就失去了方向和目标。

  凝聚人心

  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同时客观存在的社会利益分化问题,也不同程度地造成了人心涣散、价值缺失。实践证明,教育必须在凝聚人心、汇聚共识方面发挥独特的促进作用,才能更好地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

  现代教育是国民教育,教育的核心指向就是做好人的工作。教育要在全体中国人中形成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要切实增强广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不懈奋斗的政治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价值认同、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强盛发展的国家认同和对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文化认同的引导和教育,这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着力回答的首要问题。教育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要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教育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引导学生热爱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立志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教育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踏踏实实修好品德,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

  完善人格

  人格是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完善人格就是指一个人不断认识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自我并实现自我的过程。人格完善是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统一。只有当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达到结合的时候,人才能达到真正的自我实现。马克思认为,人的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抽象物,在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学校教育是把“自然人”变成合格“社会人”的主渠道主阵地。各级教育就是使受教育者在进行自我挑战、坚定自我信念、树立学习榜样、进行自我批评、形成目标设定、进行自我磨炼、经常自我监督等方面进行不断习进和完善,使每一个受教育者都成为具有健全人格的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开发人力

  人力资源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我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人力资源。“中国奇迹”背后就是我国有着庞大的人力资源。开发人力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开发活动提高人的才能和增强人的活力或积极性。人力资源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教育战线要发挥人力资源开发的独特优势,深挖人力资源这座创新发展的最大“富矿”,有利于释放社会发展潜能和经济发展动能。要不断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使绝大多数城乡新增劳动力接受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大力推动远程教育和职业教育,培训和开发各类人力资源。

  培育人才

  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人才是创新的根基,是创新的核心要素。人才是科技创新最关键的因素。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创新的事业呼唤创新的人才。尊重人才,是中华民族的悠久传统。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没有人才优势,就不可能有创新优势、科技优势、产业优势。教育是培育人才的重要阵地和重要渠道。教育要培养集聚人才,就需要健全集聚人才、发挥人才作用的体制机制,创造人尽其才的政策环境。要发挥好现有人才作用,同时揽四方之才,择天下英才而用之。要加强各级各类学校的创新条件建设,完善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机制,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让各类人才的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在学校教育中,努力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

  造福人民

  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属性就是人民性。人民教育为人民。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服务人民、造福人民。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教育事业的永远追求。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依靠人民、服务人民。教育部门必须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虚心向人民学习,倾听人民呼声,汲取人民智慧,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全体中国人民和中华儿女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共享幸福和荣光。要继续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网络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走进新时代,决定了新任务必然催生新使命,新矛盾必定提出新要求,新机遇必须破解新难题,新目标必得满足新期待,为此教育要担负起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重任,永不僵化、永不懈怠,勇于创新、勇于变革。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足基本国情,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改革创新,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原文链接:

http://edu.cssn.cn/jyx/jyx_jydj/201809/t20180914_4560338.shtml


编辑:王晓刚  / 审核:王晓刚  / 发布:陈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