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视点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研究生精品课程】通信网络系统基础:解锁未来通信密钥,产教融合育英才
文:罗莎 胡添勇 学生记者团 叶柯彤 张紫行 图:本人提供 来源:新闻中心 时间:2024-11-29 309

  从1994年中国接入国际互联网的那一刻起,到2024年互联网数据中心、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业务的蓬勃发展,通信网络如同织就全球梦想的经纬,编织着社会的每一次飞跃与变革。

  从3G的蹒跚学步到5G的领跑全球,每一步跨越都镌刻着通信人的智慧火花与不懈追求。在这个信息化浪潮汹涌的新时代,面对网络世界的无限可能与挑战,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杨宁副教授主讲的“通信网络系统基础”作为校级精品课程和产教融合示范课,每年吸引着240余名研究生选课学习,通过与华为公司共建,以产教融合的方式,犹如一把钥匙,引领学子解锁未来通信的神秘之门。

杨宁.jpg

“通信网络系统基础”课程主讲教师杨宁副教授

课程设计:理论筑基,引领技术前沿探索image.png

华为数通研究部门的专家张卡老师来校授课

  “欲丰其得,先固其根”,根基是万物兴衰成败的关键所在,想要获得丰富、充裕的成果,就必须稳固和加强事物的根基。在杨宁看来,“通信网络系统基础”这门课程亦是如此,只有当学生具备计算机网络方面的扎实基础,才能在通信网络技术的浩瀚海洋中扬帆。

  为此,课程精心规划“通信网络系统架构与基本理论”和“IP网络技术”两大核心模块,旨在为学生架设一座连通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的桥梁。

  面对部分同学非通信、计算机专业背景,没有接触过网络系统模型、协议网络与技术等专业知识,基础相对薄弱的现状,杨宁带领团队对课程内容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将原本两门各40学时的课程整合为一门60学时的高效课程,力求在节奏更紧凑的时间内,帮助学生迅速掌握通信网络的精髓。

  在课程内容设计上,杨宁及其团队老师对课程内容进行了全面梳理,精心筛选了六大通信网络核心技术模块作为教学的核心内容。前三章深入浅出地讲解通信网络技术基础,为后续章节打下坚实的基础;第四章和第五章则在理论基础之上,聚焦IP网络组网和路由技术的具体实践;第六章则着重引领学生探索高级主题和最新的网络技术,拓宽学生的视野。

  为了让研究生紧跟通信领域技术发展的最前沿,课程组与华为公司技术人员紧密合作,将华为在通信领域的技术优势以及典型的华为方案和应用案例、经典的交换设备及应用、新技术SRv6添加到教学大纲,融入到相关章节的教学内容中。课程组与华为公司专家进行多次商讨,SRv6作为未来网络发展的重要方向,被选为课程的切入点。

  “SRv6不仅代表了网络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其内在思想与课程中原本的SDN技术和虚拟化技术相辅相成,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有助于实现产教融合的深度整合。”杨宁说。

  为了让研究生更直观地理解SRv6这一新技术,2021年12月,在课程组特邀下,华为数通研究部门的专家张卡专程从北京来到电子科大,走进课堂为三个班级的学生带来SRv6的专题讲座,围绕SRv6的背景、原理到典型应用案例,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剖析和交流。

  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2023级研究生曹思宇说:“通过老师的精辟讲解和华为的现实案例,我不仅了解了SRv6如何通过路径控制来防范网络攻击,还洞悉了网络技术的最新发展趋势,这对我的未来职业规划大有裨益。”

教学创新:项目驱动,激发探索潜能

  “我们的课程旨在让学生深入理解技术背后的设计理念和思想,而非仅仅停留在技术表面的认知。”深谙“为学之实,固在践履”的真谛,杨宁强调说。

  她表示,教育的目标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在于激发学生的探索潜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为了达成这一目标,她不仅在课堂上传授基础知识,还通过布置思考题和练习,引导学生自主深入挖掘技术内涵。

  值得一提的是,杨宁与课程组老师一道精心设计了22个研究型和实现型项目,涵盖通信网络技术理论和热门技术,供学生自由选择挑战。

  研究型项目鼓励学生探索网络技术的最新发展,提出创新理论和方法;而实现型项目则侧重于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利用华为开源项目让学生动手实践,运用仿真分析和软件应用,将课堂所学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成果。

  “通过参与这些课程设计项目,我不仅能够很好地掌握新技术背后的内涵,还能在项目实践中拓展探索自己感兴趣的知识。”2022级的贾明卓分享了他的学习体验。他选择了“网络设备接口编程实现”项目,该项目不仅要求他掌握课堂上学到的报文封装与解封等基本知识,还促使他自主学习最新API接口的使用,从而在实践中巩固和检验了课堂知识,同时探索了未知领域。

思政铸魂:华为共筑,点亮使命之光

  课程组与华为专家紧密合作,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技术知识的传授中,学生们在夯实专业根基的同时,更从中国通信产业的崛起中汲取力量,从华为的奋斗历程中感悟坚持与勇气的可贵,点亮了心中科技报国的灯塔,树立起坚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将自身发展融入国家繁荣和民族复兴伟大事业。

38ef42aab09526b3d42877cf27dd5ce.png

杨宁与研究生同学们在一起

  “我们的课程不仅要传授通信网络技术,更要深挖技术背后通信人自立自强的中国故事。”课程组马立香老师说。

  在课程设计中,她以行业技术标准作为内容迭代的风向标,紧跟行业新标准,保持讲授技术的新鲜度。同时,她以中国通信产业在全球的崛起为主线,将中国“中兴”、“烽火”等企业的崛起与美国“思科”、“北电”等通信巨头进行比较,让学生清晰认识全球通信产业的竞争格局,激发对中国通信产业发展的自豪感。

  在“移动无线网络技术”部分,讲述华为面对技术封锁和断供挑战,以其自研技术打破了重围,在短短两年内携手全球多家领先运营商及产业组织共同提出了5G的服务化架构,并迅速获得产业界广泛认可。这一案例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挫折并不可怕,必须坚定“科技报国”信心与意志,勇当科技自立自强排头兵,为国家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通过课程的学习,我感到不仅学到了计算机网络原理和网络安全的知识,更明白了发展新一代通信网络对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发战略布局重要性和紧迫性。”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2023级研究生吴欣如说。她认为使命感和责任感对于科研和学习至关重要,它们能决定一个人的目标、规划和行动的意义。

  课堂上的杨宁常将“勤思悟真理,实践出真知”挂在嘴边,她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科研和学习中,既要主动探索理论知识,懂得技术背后的“是什么”“为什么”,也要脚踏实地科研实践,在前沿科学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发挥作用,取得进步成果,用实际行动践行科研报国的使命。


编辑:罗莎  / 审核:王晓刚  / 发布:陈伟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