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11月5日,敦煌研究院敦煌学信息中心副主任夏生平做客成电讲坛,带来主题为“敦煌莫高窟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数字敦煌”的讲座。
夏生平将讲座分为丝绸之路上的敦煌莫高窟、数字敦煌项目概述、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技术应用、流失海外敦煌文物数字化复原和从“数字敦煌”到智慧敦煌五个部分。
他介绍,敦煌自古以来就是丝绸之路上一个重要的节点城市,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敦煌莫高窟作为其中最杰出的代表是我国乃至世界佛教艺术的瑰宝。建于公元366年,前后历经11个朝代的敦煌莫高窟,迄今仍保存相对完好,是世界上历史延续最悠久、内容最丰富、艺术最精美的佛教艺术遗存,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其中,敦煌石窟中的壁画让古代丝路上佛教、道教等多种宗教交相辉映的历史跃然眼前,将古代中国、印度等多种艺术共聚一堂的精彩场景生动复现,展现了敦煌文化突出的开放性、多元性、包容性。保护、研究和利用这些世界遗产的文明成果,不仅是对人类过去文明成果的留存与尊重,更是对未来世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探索。
习近平总书记在莫高窟考察时强调,“要通过数字化、信息化等高技术手段,推动流散海外的敦煌遗书等文物的数字化回归,实现敦煌文化艺术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数字化共享。要引导支持各国学者讲好敦煌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夏生平指出,面对如今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互联网让传统文化保护焕发出新的生机,我们开始实施利用数字化技术实现敦煌石窟文物永久保护的项目——数字敦煌项目,包括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和交互现实,让文化遗产数字化、数字资源利用、数字展示、数字永久存储等成为可能。提到为什么要开展“数字敦煌”项目,夏生平展示了1908年由法国学者伯希和拍的当时的敦煌壁画的照片,并通过百年前后莫高窟壁画的对比,向我们阐述了“数字敦煌”的必要性。
他介绍了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技术应用,包括高精度数字图像、三维重建、色彩管理、视频录像、虚拟漫游等多种技术的应用。对于三维重建——从崖体里看洞窟相对位置,他强调:“我们不仅是要保护文物的安全,也要保护游客的安全。”谈到数字化保护的现状,他表示,从石窟寺数字化、石窟寺监测预警、藏经洞出土文献数字化到旅游开发综合服务平台、网络信息基础建设和私有云存储建设,数字敦煌体现在方方面面。
至于流失海外的敦煌文物数字化复原,夏生平认为,自1900年敦煌莫高窟被发现,其中数万件文物遭到了西方国家的疯狂劫掠,导致大部分文物流失到海外。那么如何让流失海外的敦煌文物回归?敦煌学专家认为:第一,回首往事,要实事求是地认识历史;第二,立足当前,要积极推进文化学术交流;第三,放眼未来,坚信历史难题必将圆满解决。敦煌几经风雨坎坷,但我们不必纠结于过去,让敦煌以“数字化形式回归”,给未来添一盏新的路灯。
讲座最后,夏生平介绍了从“数字敦煌”到智慧敦煌的过程,他说,数字敦煌将传统的文化遗产保护和现代的数字技术有效结合了起来,为遗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种全新模式,“数字敦煌,让人类从厚重历史中汲取智慧,从悠远文明中获得力量。”
编辑:张闻起 / 审核:罗莎 / 发布:李果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