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电人物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在成电 创未来】汤浩:跨越山海,“氢”启未来
文:罗莎 学生记者团 董云鹏 图:受访者提供 来源:新闻中心 时间:2024-12-01 179

  汤浩,电子科技大学自动化工程学院教授,国家级特聘专家、博士生导师,以其突出的科研成就和深厚的家国情怀,数年如一日,投身于新能源领域探索与创新之路。作为全国“讲理想、比贡献”优秀创新团队的领航者,四川省外籍专家最高荣誉“天府友谊奖”的获得者,以及江苏省“双创团队”带头人,汤浩在氢能燃料电池领域深耕近三十载,从吉林大学到北美的高校与企业,再到东方电气和电子科技大学,他的科研之路如同氢能燃料电池的燃烧过程,以十足能量与动力面对无尽挑战,始终坚守着对祖国的忠诚和对科研的热爱。

汤老师学术报告-C.jpg

电子科技大学自动化工程学院汤浩教授

求学之旅:跨学科探索,奠定科研基石

  汤浩的求学之路始于吉林大学物理系,随后转向化学领域,师从唐敖庆院士,并最终取得高分子化学和物理博士学位,这段跨学科的求学经历,不仅让汤浩掌握了扎实的理论知识,更锻炼了他的学习能力,为他日后在多学科融合的氢能领域取得突破奠定了深厚基础。

  “唐先生对我的影响非常大。”汤浩说,唐先生治学严谨,对学生要求严格,但同时又常常给予学生鼓励和包容,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更是一位优秀的教育家。在他的指导下,汤浩不仅掌握了扎实的专业知识,更学会了为人处事之道。

  带着导师的教诲和对科研的热情,1995年,汤浩于踏上了赴北美求学的道路。这段经历对他来说,充满了挑战和机遇。“刚到国外的时候,我面临很多困难。”汤浩坦言。语言障碍、文化差异、科研环境的转变,都让他感到难以适从。“我记得最清楚的就是学习实验室设备的使用。在国内,设备都是由专业人员操作的,而在国外,你必须学会自己动手。”他花了大量时间学习各种设备的操作,并开始逐渐适应国外的研究模式。

时任中国汽研李开国董事长访问电子科大.jpg

汤浩老师为中国汽研来访嘉宾介绍科研进展

  在海外求学工作的十六年间,汤浩不仅在氢能燃料电池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更拓展了自己的专业边界,学习了化工、控制等相关知识,成为了一位多学科交叉的科研人才。由于在氢能领域的突出贡献,汤浩被美国化学家协会授予杰出研究学者奖、美国自然科学基金会授予杰出贡献奖,并获得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奖学金。

  汤浩在国外的学习与工作经历全部围绕氢能与燃料电池领域,其中一半时间在高校从事基础研究,一半时间在企业从事产品开发。独特的工作经历让汤浩兼具技术创新与产品研发思维,同时还拥有开阔的国际视野。“十多年海外经历,让我开阔了视野,也锻炼了自己的能力。”汤浩说,“它让我更加坚定了科研的信念,也让我更加明确了自己的人生目标。”他开始意识到,科研不仅仅是一项技术工作,更是一项能够影响社会和人类生活的伟大事业。

归国之心:坚定的选择,难得的机遇

  带着丰富的工作经验和难以割舍的爱国情怀,面对国内广阔的科研前景与日新月异的发展,在2010年,汤浩选择全职回国。他先后在东方电气和电子科技大学工作,并在氢能燃料电池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当时我也有过犹豫。”汤浩说,“在国外,我的工作稳定,收入也还不错,但事业到了天花板。我始终觉得,我还是应该回国,为国家的发展做点贡献,毕竟我的根在中国。”在海外的十六年,汤浩报国的赤子之心未曾改变。

  2010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时任东方电气集团总经理斯泽夫与汤浩在成都见面,斯泽夫详细介绍了东方电气新能源产业发展布局,并诚挚邀请汤浩回国工作。二十年来国内科技发展迅速,而带团队做研发也恰好符合汤浩的志向。于是,不顾旁人的不解,汤浩毅然放弃国外稳定的工作,当即与东方电气签下了聘用合同。

  东方电气是国内最早一批自主开发氢能技术的中央企业,汤浩带领一批刚刚毕业的大学生,经过七年的潜心研究,开发出国内首台核心部件、发电模块及集成技术知识产权全部自有的燃料电池动力系统。2018年2月,10辆氢燃料电池公交车实现商业化运营,让四川成为继广东之后全国第二个开展氢燃料电池客车商业化运行的省份。东方电气(成都)氢能科技有限公司,现已发展为四川省氢能产业的龙头企业,也是产业链的链主单位。

汤老师与博士研究生、博士后在一起讨论工作.jpg

汤浩老师与博士研究生、博士后在一起讨论工作

  在东方电气完成产品开发并产业化后,汤浩逐渐意识到人才培养对于行业发展的重要性。电子科大求真务实的风格和对科研人才的重视,让汤浩找到了归属感,吸引他扎根成电继续科研之路。“电子科大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这里学术氛围浓厚,科研条件优越,更重要的是,这里有包容和鼓励人才的土壤。”通过和学校的多个项目合作和交流,他感受到了学校对待人才的真诚和期待。

  在电子科大,针对新能源系统的多参数、非线性、多维度、强耦合、大滞后特点,汤浩开展了复杂系统与控制、智能信息检测与处理、系统工程与智能装备、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技术、多智能体协同控制等研究。

  汤浩率领的系统工程与智能装备团队以氢能燃料电池为核心,开展系统控制装备的研究。团队注重学科交叉融合,并与企业紧密合作,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

  “团队中有来自自动化、化工、材料等不同学科背景的成员,大家齐心协力,共同攻克科研难题。这种学科交叉的模式,让我们能够更全面地解决实际问题。”

  近年来,团队承担了多项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和企业的联合攻关任务,并与华昌化工、中国汽研等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在氢能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

  “我们和中国汽研联合攻关开发的四款十二种测试装备,全部在国家氢能动力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实现了商业化应用,同时面向产业需求,培养了一批优秀学生。这种‘产、学、研’结合的模式,让我们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汤浩希望通过自己和团队的不懈科研攻关,为推动氢能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育才之道:注重综合素养,培养创新人才

  作为研究生导师,汤浩十分重视人才培养工作。他强调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注重逻辑思维、写作表达、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等方面的训练。

汤老师与自动化学院雄鹰班同学合影.jpg

汤浩老师与自动化学院雄鹰班同学合影

  “我们培养学生的目标,是让他们成为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的优秀人才。”汤浩说,“这就要求他们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要有良好的综合素质。”他希望学生们能够具备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素质。

  汤浩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并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权,让学生在科研实践中成长。“科研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汤浩说,“学生在参与科研项目的过程中,可以学习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直至最终解决问题,从而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此外,汤浩还以身作则,劝导学生们保持终生学习的态度,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他希望学生们能够始终保持好奇心与求知欲,持续探索未知领域,为未来的科技发展做好准备。

  课题组的博士后陈俊雄在进组的短短一年间,就感受到团队的温暖与人文关怀。“汤老师时常传授我们他在工作中的经验与总结,大到科研项目申报和成果报奖的评价规则,小到学术论文的写作方式,都让我们受益匪浅。在授业指导上,汤老师只委婉建议而不强制要求,给我们以选择而不约束,鼓励我们站在他的肩膀上,看到更远的风景。”

展望未来:氢能无限,科研不止

  自2018年起,汤浩带领团队先后承担/参与了多个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和省部级科技支撑项,以及中国汽研、哈电集团、东方电气等中央企业联合攻关项目。近5年作为通讯作者,他已发表SCI论文40余篇,授权国内外发明专利70余项,主持开发出新能源领域核心模块、动力系统、大功率测试装备等系列产品,实现了批量生产及商业化应用。

  尽管有繁重的科研工作在身,汤浩仍然对于人才培养怀有高度责任心与热忱,他长期保持每天工作10个小时以上,节假日也常常能在办公室见到他勤奋的身影。

b4778bef5883389ef7d01908271d40c.jpg

汤浩老师在指导研究生做实验中

  对于年轻的学子,汤浩建议同学们培养自己的综合能力,保持良好的身体和心态,并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不断提升自己。

  “希望学生们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努力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为国家的科技发展贡献力量。”   

  展望未来,汤浩认为科技发展将面临诸多挑战,但同时也蕴藏着无限机遇。“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等问题,都需要我们通过科技创新来解决。氢能作为一种清洁能源,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也为人工智能、电子信息、化工与机械等学科提供了非常好的应用领域。”他始终坚信,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氢能燃料电池技术将会越来越成熟,并在未来能源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


编辑:罗莎  / 审核:李果  / 发布:陈伟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